-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林育能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小孩经常脚痛,可能是生长痛、缺钙、扭伤、关节炎、骨骼疾病等原因。行用药存在隐患,身体出现不适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科学治疗。
2018-07-07 14:58
1.生长痛:这是儿童常见现象,多因骨骼生长较快导致,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热敷、按摩缓解。
2.缺钙:会影响骨骼发育,引起疼痛。可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乳酸钙颗粒、醋酸钙胶囊等,多吃高钙食物。
3.扭伤:活动不当造成,需休息,受伤24小时内冷敷,之后热敷。
4.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需就医检查,可能用到抗炎药,如布洛芬混悬液等。
5.骨骼疾病:如骨肿瘤,较为罕见,需详细检查确诊,治疗方法因病而异。
孩子经常脚痛原因多样,家长应重视,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明确原因后对症治疗。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在儿童期2~16岁期间,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儿童会抱怨膝盖和小腿后侧肌肉疼痛,其程度、频率或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这些肢体的疼痛是偶尔发作,外表看起来没有任何异状,没有任何红肿热痛,则很有可能会被诊断为“成长痛”,但真是如此吗?“成长痛”说法的理论基础是:当儿童肢体骨骼成长较快时,肌肉与韧带的增长却赶不上同样速度而相对较短,因此形成紧绷而感觉有酸痛的情形。不过,也有些专家认为“成长痛”是一个被误用或误解的名词。因为,许多抱怨疼痛的小朋友那段时间并没有特别增加身高。因此看来,生长快速造成“成长痛”,并不合理。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许多被认为“生长痛”的,会有下列的五种特征:
2016-06-27 07:14
1.偏向下午或晚上才发作,其中若干会睡着才痛醒,或疼痛延续到隔天早上。
2.两侧肢体都会发生,牵涉的关节并不固定,而且以负担体重的下肢为主。
3.痛时呼天抢地,但平均短于2小时,然后风平浪静、若无其事且行动正常。
4.没有发烧与局部红肿热痛现象。
5.发作频率并不固定,但仔细观察与较长时间或分量较重的游戏有关。
如果有上列条件时,也可以推理为:身体的强度无法负担活动而造成疲劳所致;因此,应该从详实记录活动强度与体能状态(如感冒)两者与疼痛发作时间的关系,如果可以落在这个领域,那的确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某些时段身体的复原力无法负担活动带来的疲劳度,造成肌肉、肌腱或软骨的疼痛。儿童肢体偶发与不规律的疼痛,大概有95%是以上较为生理性的疲劳现象;但如果在发作特性与局部变化有所差异,当然要小心是否是其他疾病的部分临床表现。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您好,可能是缺钙,建议补钙,多吃含钙多或能促进钙吸收的食物.例如:奶类(人奶,牛奶,羊奶等)含钙较丰富,吸收也充分;动物肝脏,蛋黄,鱼,肉及豆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没收,但动植物中的维生素D要经过紫外线照射转化为内源性维生素D,才能被人体利用,.海带,小虾皮等海产品含钙量高;紫菜,菜花含钙也较丰富,蚕豆连皮吃提高钙的吸收;骨头加醋熬汤,可增加钙质,精醋排骨也含有丰富的钙质;将鱼炸酥后连骨吃,可提高钙的含量
2016-06-27 07:2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您好,可能是缺钙,建议补钙,多吃含钙多或能促进钙吸收的食物.例如:奶类(人奶,牛奶,羊奶等)含钙较丰富,吸收也充分;动物肝脏,蛋黄,鱼,肉及豆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没收,但动植物中的维生素D要经过紫外线照射转化为内源性维生素D,才能被人体利用,.海带,小虾皮等海产品含钙量高;紫菜,菜花含钙也较丰富,蚕豆连皮吃提高钙的吸收;骨头加醋熬汤,可增加钙质,精醋排骨也含有丰富的钙质;将鱼炸酥后连骨吃,可提高钙的含量
2016-06-27 07:28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很荣幸为你提供医疗保健知识解答。你孩子的情况可能是腹部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其性质,范围,与其他脏器的病理关系,有待进一步诊断。综上所述,建议还是带孩子去医院门诊部找一个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以腹部检查为主,确立其腹痛的原因,再对症治疗。祝福你孩子早日康复!
2016-06-27 07:35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根据你所述情况分析,多考虑是缺微量元素,比如钙,锌等等。建议你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明确诊断后,再做相应的治疗。
2016-06-27 0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