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婴儿腹泻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饮食不当、腹部着凉、肠道感染、过敏反应、乳糖不耐受等。 1. 饮食不当: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若喂养不当,如过度喂养、食物成分不适合等,易导致腹泻。应调整喂养方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2. 腹部着凉:婴儿腹部保暖不足,寒气侵入肠道,可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要注意腹部保暖,适当增添衣物。 3. 肠道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引发炎症,导致腹泻。需根据感染类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 4. 过敏反应:对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牛奶蛋白过敏,也会出现腹泻。要及时查明过敏原,避免接触。 5. 乳糖不耐受:体内乳糖酶缺乏,无法完全消化乳糖,从而导致腹泻。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 总之,婴儿腹泻原因多样,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症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给婴儿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024-10-21 19:5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宝宝腹泻最常的原因有消化不良和肠炎。一般孩子的大便混有泡沫,常提示孩子的消化不良,只有孩子的消化不好,食物残渣多了,被肠道里的菌发酵产气,就会出现大便混有泡沫的情况。另外,大便混有泡沫还可能与孩子哭闹时间过长,吞下了较多的空气有关。如果孩子还伴有吐奶,吐出的奶一有股酸臭味、或伴有未消化的的奶块,或有腹胀(孩子平卧床上,腹部高于胸部),大便或伴有泡沫,无粘液或脓血,大便只是次数增多、便质还是黄色或带点淡绿色糊状的、或稀烂的,那就是消化不良。如果孩子还伴有吐奶厉害,甚至食入即吐,或有可自行缓解的阵发性哭闹,大便的性质改变明显改变,呈蛋花汤样或水样,或伴有粘液等,那就是肠炎的可能性大了,这个是需要及时就医的,查个大便常规可以协诊。但从您的描述来看,孩子的腹泻有可能是因为使用抗菌素后肠道菌群失调所致,也有可能是感染呼吸道的病原体同时感染了胃肠道引起的肠炎,也有可能是消化不良所致。建议给孩子喂些消化水帮助一下、也可以喂些妈咪爱调整肠道的菌群,及思密达止泻等。在护理方面要注意的是:因为孩子得肠炎时消化功能会被影响,所以可以喂些胃蛋白酶、消化水帮助一下,如“食得乐”消化水。如果孩子是吃奶粉的,建议使用专为腹泻的孩子配制的腹泻奶粉,如果暂时买不到,建议把奶冲淡一点;如果孩子是母乳喂养的,那乳母的饮食就要注意清淡、有营养,不能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乳母也可以服“常乐康”帮助一下,对孩子的恢复是有好处的,因为我主张治疗孩子的腹泻要“母子同治”。另外,因为孩子拉大便的数次多了,一定会让小PP受罪的,建议在保证孩子不受凉的前提下,尽量不要把小PP包得太严,清洗PP时尽量用水洗,如果用布洗就不能擦,要用摁,而且一定要轻,以免孩子细嫩的皮肤容易破损,那样孩子可以要哭闹得很厉害的--如果孩子无缘无故地哭闹得很厉害,要注意看看是不是PP皮肤红了,孩子不舒服哦。要预防这种尿布皮炎,您也可以在每次给孩子清洗后给小PP搽上一层药膏,如四环素软膏,眼膏也行。不知道这样回答可以解答您的问题了吗?
2024-10-21 19:5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腹泻是由很多不同原因引起,以大便次数比平日增加及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病因1.内在因素①神经系统功能调节能力差,容易发生肠道功能紊乱②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消化能力差。③防御感染功能差。④因生长发育快,需营养物质多,使消化道负担重。2.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细菌、病毒或肠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感、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引起。3.非感染因素喂养不当(过多、过少、突然改变饮食品种),对牛奶等食物过敏,腹部受凉等。临床表现轻型一般情况良好,仅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由于病原体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现,可为黄绿色蛋花汤样、黄色稀便、粘液脓血样等;中型每日10余次或更多,精神较差,可伴发热、呕吐、食欲减低;重型全身情况差、高热、精神萎靡,并可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如四肢冰凉,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说明脱水达严重程度,发生了休克可危及生命,故应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注意四肢温度与小便量。此外,如发现呼吸深快,说明有酸中毒,亦可危及生命。治疗①饮食要求:适当减少进食,饮食易消化,给予足够的液体防止脱水。②控制感染:细菌性肠炎可根据致病菌选用抗菌药,常用氨卞青霉素、庆大霉素等。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用抗菌药。③应用乳酪乳酸杆菌制剂(如强力霉生),使该菌在肠道繁殖以抑制大肠杆菌,有较好效果而无副作用,并可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吸收功能。④微生态疗法: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多用回春生、妈咪爱等。⑤中药:轻症可用保和丸,重症可用葛根耳连汤,营养不良久泻不愈可用参茅白术散。预防①加强食品卫生与水源管理。②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③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应逐步进行。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手,做好食品、食具消毒。⑤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2024-10-21 19:5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腹泻就会迅速丧失大量的细菌,大大影响了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使有害菌增多,引起菌群失调。如果及时补充益生菌,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并杀灭胃肠道致病菌,可以有效缓解腹泻症状我儿子吃过丹麦进口的纽曼思益生菌~效果很好,可以试试
2024-10-21 19:55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全世界每天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质、量的较大变化,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胃内酸度比成人低,抗菌能力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易患肠道感染。小儿腹泻可由非感染和感染性原因引起。 (1)非感染性原因有:生理性腹泻,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便会使小儿发生腹泻;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个别小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喂食后可发生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 (2)感染性原因: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病毒感染为:①人类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 ②诺沃克病毒:多侵犯儿童及成人,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不密切。细菌感染:主要为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引起的感染。病原微生物随污染的饮食或水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另外,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或急性传染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的毒素作用使消化道功能紊乱,可伴有腹泻。有时,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可同时感染肠道(主要是病毒)。发病机理小儿腹泻的病因较复杂,发病机制也各不同。(一)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如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二)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其他机制:如牛奶过敏,胰腺功能障碍,胰液缺乏等均可致慢性腹泻。临床表现(一)腹泻分期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下者。2、迁延性腹泻病程持续2周至2月者。3、慢性腹泻病程持续2月以上者。(二)腹泻分型1、腹泻:按程度分2型:轻型(单纯性腹泻)、重型(中毒性腹泻)。 (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引起。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其每日大便次数多在10次以下,少数病例可达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皂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无发热或发热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2)重型腹泻多因肠道感染引起1)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10~30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粪质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2)脱水:脱水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脱水性质:分等渗、低渗、高渗性三种。脱水一般分为三度: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50ml/kg)。精神稍差,皮肤干燥、弹性稍低眼窝、前囟稍凹陷,苦时有泪,口腔粘膜稍干燥,尿量稍减少。中度脱水:失水量约占体重的5%~10%以上(50~100ml/kg)。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弹性差,捏起皮肤皱褶展开缓慢,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少泪,口腔粘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减少。重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皮肤明显干燥、弹性极差,捏起皮肤皱褶不易展平,眼窝和前囟深陷,眼睑不能闭合,哭时无泪,口腔粘膜极干燥。脱水性质因水和电解质丢失比例的不同,可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1)等渗性脱水:水与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在130~150mmol/L之间(300~345mg%)。各种病因所致的脱水,其失水和失钠的比例可不同,若其比例相差不大时,通过肾脏调节,可使体液维持在等渗状态,故等渗性脱水较多见。这类脱水主要丢失细胞外液,临床上表现为一般性的脱水症状:如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力减低,前囟及眼窝凹陷,粘膜干燥,心音低钝,唾液和眼泪减少,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与休克。(2)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相对多于水的丢水,血钠低于130mmol/L(300mg%)。这类脱水由于腹泻较重,病程较长,粪质钠常丢失极多;又因腹泻期间饮水偏多,输液时单纯用葡萄糖溶液,而给钠溶液较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过低,一部分水进入细胞内,血容量明显减少。低渗性脱水多见于吐泻日久不止的营养不良患儿,在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脱水症状较其他两种脱水严重。因口渴不明显,而循环血量却明显减少,故更易发生休克。因脑神经细胞水肿,可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或惊厥。(3)高渗性脱水:水的丢失相对比电解质丢失多,血钠超过150mmol/L(345mg%)。这类脱水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细胞内液一部分水转移到细胞外,主要表现为细胞内脱水。如腹泻初起,有发热,喝水少,病后进食未减者,容易引起高渗性脱水。滥用含钠溶液治疗,如口服或注射含钠溶液较多(如单纯用生理盐水补液),也可造成高渗性脱水。在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其脱水体征比其他两种脱水为轻,循环障碍的症状也最轻,但严重脱水时亦可发生休克。由于高渗和细胞内脱水,可使粘膜和皮肤干燥,出现烦渴、高热、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严重高渗可使神经细胞脱水、脑实质皱缩、脑脊液压力降低、脑血管扩张甚至破裂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亦可发生脑血栓。3)代谢性酸中毒:病儿呼吸深快,有苹果酸味,口唇樱桃红色或口周发绀,烦躁不安或精神萎糜、昏睡。血浆碳酸氢根离子降低,PH<7.3。4)低血钾症:患儿精神萎靡,哭声小,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尿潴留、心率减慢、心音低钝、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因心脏停搏,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血清钾低于3.5mmol/l,心电图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5)低血钙症:易出现在腹泻较久或有活动性佝偻病患儿,尤其易发生在输液和酸中毒纠正后,可发生喉痉挛、手足搐搦、惊厥,一般血清钙低于2mmol/l。6)低镁血症:当低血钙症状用钙剂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此症的可能,血镁常低于0.6mmol/l。7)低磷血症:重者血磷可低于0.5mmol/l,患儿可嗜睡、昏迷、软弱乏力、心肌收缩无力、呼吸变浅、溶血、糖尿等。诊断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结合大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电镜检查等作出临床诊断。须判定有物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治疗(一)控制感染 (1)致病性及产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 这两种大肠杆菌在肠腔内繁殖,不侵犯肠壁组织,所以应选用肠道不易吸收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及多粘菌素E。这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注射用药对耳、肾损害大,口服用药由于肠道吸收极少,不会对耳、肾发生副作用。疗程5~7天。 新霉素:50~6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3~4次口服。 多粘菌素E:5~10万单位/公斤体重/日,分3~4次口服。 卡那霉素:5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3~4次口服。 庆大霉素:1~2万单位/公斤体重/日,分3~4次口服。 (2)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及细菌性痢疾 这两种致病菌均能侵犯肠壁组织,所以选用肠道能吸收的药物效果好。如痢特灵、黄连素、庆大霉素及氨苄青霉素、氟哌酸、凯福龙等,疗程5~7天。 氨苄青霉素:50~15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2~3次,加入滴壶内静脉输入。 庆大霉素:0.2~0.4万单位/公斤体重/日,分2~3次,加入滴壶内静脉输入,或肌肉注射(因对耳、肾功能有损害,不做首选用药)。 痢特灵:8~1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3~4次口服,可加甲氧苄氨嘧啶(TMP)5~1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早晚2次口服。 黄连素:10~2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3~4次口服。 复方新诺明:25~5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早晚2次口服。 氟哌酸:8~1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2次口服,小儿慎用。 凯福龙:50~100毫克/公斤体重/日,静脉滴注,分2次。 (3)空肠弯曲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痢特灵、红霉素、氯霉素敏感,红霉素有特效,国内应用庆大霉素和痢特灵取得良好效果,疗程为5天。 红霉素:30~5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4次口服。 氯霉素:25~5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4次口服。 (4)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 多数菌株对红霉素及磺胺药敏感。 (5)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 因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菌株多,所以多采用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治疗,轻症病人可用一种抗生素治疗。常用抗生素有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卡那霉素及多粘菌素E等。也有文献报道抗生素药物不能缩短病程,也不能缩短排菌时间,胃肠炎型病人和带菌者主张不用抗生素治疗。 (6)霍乱 可选用痢特灵、强力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黄连素等,疗程为3天。 强力霉素:6毫克/公斤体重/日,分2次口服。 (7)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停原用抗生素,选用新型青霉素Ⅱ、万古霉素、杆菌肽、先锋霉素、卡那霉素等,疗程7~10天。 新青霉素Ⅱ:50~10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2次加滴壶静脉输入。 先锋霉素Ⅱ或Ⅵ:50~10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2次静点。 万古霉素:12.5~25毫克/公斤体重/日,分2次静点。 杆菌肽:600~1600单位/公斤体重/日,分4次肌注。 卡那霉素:15~3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2次静点或肌注。 (8)伪膜性肠炎 停原用抗生素,选用万古霉素或灭滴灵。 万古霉素:20~40毫克/公斤体重/日,均分3次口服,疗程1~2周。 灭滴灵:15毫克/公斤体重/日,均分3次口服,疗程7天。或15毫克/公斤体重/日,均分3次静脉点滴,疗程3~5天。 (9)真菌性肠炎 停原用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疗程7~10天。 制霉菌素:5~10万单位/公斤体重/日,均分3次口服。 克霉唑:30~60毫克/公斤体重/日,均分3次口服。(二)液体疗法1、口服补液可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ORS)液少量频服,在8~12小时将累积损失补足。轻度脱水约需50~80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kg。ORS处方很简单,它是3种盐和葡萄糖的水溶液,WHO推荐的这一配方是钠、钾和碳酸离子平衡所需要的最佳浓度,任何安全的饮用水都可用来配制。ORS液配方:每升溶液需要氯化钠(普通食盐)3.5克,葡萄糖20克(或蔗糖40克),柠檬酸钠(含结晶水)2.9克(或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如有袋装ORS口服补液盐,就更方便了,不必配制,只需按使用说明的量,量好清洁水(最好用凉开水或清洁饮用水)溶入容器中,用干净汤匙搅拌药粉完全溶解,配制好的液体加上盖在室温中保存,并要在24小时内用完。超过一天要重新配制。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或腹胀的患儿。(1)第1天补液:①输液总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②溶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等渗性脱水用1/2〈2:2:1溶液〉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4:3:2溶液〉张含纳液;高渗性脱水用1/3(1:2溶液)张含纳液。③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遵循先快后慢原则。(2)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如腹泻未纠正仍需静脉补液者,依具体情况估算。一般生理需要量为每日60~80ml/kg。(3)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或经补液后仍有酸中毒症状者,应补充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碱性溶液。(4)纠正低钾血症:一般按每日3~4mmol/kg(相当于氯化钾200~300mg/kg)补给,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轻度脱水时可分次口服,中、重度脱水予静脉滴入。(5)纠正低钙或低镁血症: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或深部肌内注射25%硫酸镁。(三)对症治疗腹胀明显者用肛管排气或肌注新斯的明。呕吐严重者可针刺足三里、内关或肌注氯丙嚓等。(四)中成药自疗法1、小儿止泻散,每日2次,每服1包,周岁以内小儿酌减。2、健胃消食丸,每日2次,每服1丸。3、启脾丸,每日2次,每服1丸。4、温脾止泻丸,每日2次,每服1丸。(五)食疗 我们在临床上以饮食疗法辅助治疗秋季小儿腹泻,效果明显。 小儿腹泻易伤脾胃,故在食疗上应以健脾养胃为主。其原则是采用减少肠蠕动而又易于吸收的饮食。尽量给予无渣或少渣、无粗纤维、低脂肪的饮食。 1、脱脂酸牛奶 100毫升去脂冷牛奶加36%酵酸液4毫升,或85%乳酸10滴。牛奶经乳酸杆菌发酵后变成酸奶。此种酸奶中乳糖已分解成半乳糖,适用于腹泻患儿子。 2、苹果泥 苹果切块,捣成果泥后食用。苹果含有果酸,能吸附毒素的水分,并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适宜于小儿腹泻症。 3、淮山药粥 梗米50克,淮山药细粉20克。同煮成粥,具有健脾的功效。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有效。4、胡萝卜山楂煎 鲜胡萝卜2个,炒山楂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天服数次,连服2——3天,对伤食腹泻有效。5、苡米仁鸡金粥 生苡仁米30克,鸡内金1个,粳米25克,同煮成粥。患儿食之,有利湿健胃消食的功效。预防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婴儿最适宜的食物,应大力提倡小婴儿按需喂养。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按时添加辅食:小儿在添加辅助食物时必须注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使婴儿有个适应过程;从稀到稠,先喝米汤,渐渐过渡到稀饭、软饭;从细到粗,如加水果时,开始喂果汁,尔后吃果泥。五个月试加鸡蛋黄、鱼泥、嫩豆腐;七个月以后可添加富有营养、适合其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鱼、肉末、青菜、饼干等,逐渐为断奶做些必要准备,但应避免在夏天断奶。 在逐渐添加食物时,最好先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食物,不要同时添加几种如遇小儿生病应暂时不加另一种食物。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烘便应做消毒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
2024-10-21 2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