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子宫内膜损伤、激素失衡、遗传因素、生殖道梗阻、免疫调节异常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子宫内膜损伤:多次刮宫、分娩等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可能引发子宫腺肌症。 2.激素失衡:雌激素水平过高,刺激子宫内膜增生,易导致该病。 3.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 4.生殖道梗阻:使经血流出不畅,逆流至子宫肌层。 5.免疫调节异常: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影响子宫正常功能。 6.治疗方面: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孕激素类药物如地屈孕酮,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使病灶萎缩。但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手术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等。 子宫腺肌症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4-10-21 19:5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继发痛经发生在年龄较长妇女,即年近40岁时,痛经逐渐加重,往往是痉挛性,以至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痛经是由于在经期异位内膜水肿,出血,刺激肌壁痉挛性收缩所致.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及子宫肌壁间异位子宫内膜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之故. 双合诊往往发现子宫一致性长大,有触痛,但子宫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 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子宫切除为好,尽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也尽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疗6~12个月,停药扣希望能在短期内受孕.如系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应考虑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宫.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长缓慢,妊娠期常发生退变,绝经后停止发展,故一般预后较好.如病变范围过于广泛,或肠道受侵,则可能发生肠梗阻这一严重并发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少并发妊娠,妊娠后亦易发生流产,早产或输卵管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均较理想.年轻患者且可再次恢复生育功能.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机率很小.
2024-10-21 19:5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子宫腺肌症,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病变处呈现交错的粗条状肌纤维带和纤维带,有暗红色出血点或小区出现其中,很少有息肉状子宫内膜可向浆膜层突出,组织切片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继发痛经发生在年龄较长妇女,即年近40岁时,痛经逐渐加重,往往是痉挛性,以至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痛经是由于在经期异位内膜水肿,出血,刺激肌壁痉挛性收缩所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及子宫肌壁间异位子宫内膜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之故.若患者年轻,症状不重,可观察和对症治疗,孕激素,雄激素,棉酚等可减轻症状.症状严重或无须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作子宫切除,尽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也尽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疗6~12个月,停药扣希望能在短期内受孕.如系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应考虑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宫.
2024-10-21 19:5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不是子宫肌瘤,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中,宫颈检查:观察宫颈上有没有肿物、溃疡、糜烂、息肉,宫颈大小是否正常,表面是否光滑,质地是否过硬,有无子宫脱垂。建议确诊一下,如确诊,可以药物治疗,不然需要手术治疗。
2024-10-21 19:55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子宫腺肌病-------------------------------------------------------------------------------- 来源:三九健康网 时间:2003.08.05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子宫内膜可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围和深浅可不同;后者异位内膜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宫肌瘤,但其与周围正常组织并无分界(假包膜)。 病变处呈现交错的粗条状肌纤维带和纤维带,有暗红色出血点或小区出现其中,很少有息肉状子宫内膜可向浆膜层突出,组织切片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继发痛经发生在年龄较长妇女,即年近40岁时,痛经逐渐加重,往往是痉挛性,以至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痛经是由于在经期异位内膜水肿,出血,刺激肌壁痉挛性收缩所致。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及子宫肌壁间异位子宫内膜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之故。 双合诊往往发现子宫一致性长大,有触痛,但子宫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 继发性逐渐加重性痛经,发生在中年生育期妇女,应考虑有子宫腺肌病。如伴有月经过多,经期过长,子宫增大,更应考虑子宫腺肌病。子宫碘油造影可见在一处或数处进入肌壁,形成憩室状影,但其阳性率只有20%左右。最终诊断还靠子宫大体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子宫切除为好,尽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也尽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疗6~12个月,停药扣希望能在短期内受孕。如系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应考虑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宫。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长缓慢,妊娠期常发生退变,绝经后停止发展,故一般预后较好。如病变范围过于广泛,或肠道受侵,则可能发生肠梗阻这一严重并发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少并发妊娠,妊娠后亦易发生流产、早产或输卵管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均较理想。年轻患者且可再次恢复生育功能。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机率很小。
2024-10-21 2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