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以及乳腺疾病史等。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近亲患乳腺癌,尤其是在较年轻时发病,自身患病风险会增加。比如携带 BRCA1 和 BRCA2 基因突变。 2.激素水平变化: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暴露,如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生育年龄较晚等,可能增加患病几率。 3.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过度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平衡。 4.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5.乳腺疾病史:患有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纤维瘤等乳腺疾病,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可能发展为乳腺癌。 总之,乳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乳腺癌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24-10-22 13:0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乳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因为乳腺癌病因学涉及到多种可能因素,因此,只能说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 1)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由于乳房长期受内分泌素的异常刺 激,导致乳腺组织癌变,其中雌激素和黄体素是与乳腺癌变最为密切的两种内分泌素。这点已先后被许多临床、病理及生理学家所证实; 2)病毒因素:病毒颗粒可通过哺乳传染,导致乳癌发生,此点已通过较多的动物实验 所证实,所以有些学者推测乳腺癌的病因可能为病毒,但还没有充足的流行病学依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遗传易感性:家族史调查的临床资料表明,有家族史的乳腺癌发生率较无家族史的要高。特别是双侧乳腺癌患者和发病年龄较小者,这些妇女发生乳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可能与遗传因子有关,使其具有对乳腺癌的易感体质和病变内因。 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根据需要服用含量为16.2%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等中药,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024-10-22 13:0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乳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因为乳腺癌病因学涉及到多种可能因素,因此,只能说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1)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由于乳房长期受内分泌素的异常刺激,导致乳腺组织癌变,其中雌激素和黄体素是与乳腺癌变最为密切的两种内分泌素。这点已先后被许多临床、病理及生理学家所证实;2)病毒因素:病毒颗粒可通过哺乳传染,导致乳癌发生,此点已通过较多的动物实验所证实,所以有些学者推测乳腺癌的病因可能为病毒,但还没有充足的流行病学依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遗传易感性:家族史调查的临床资料表明,有家族史的乳腺癌发生率较无家族史的要高。特别是双侧乳腺癌患者和发病年龄较小者,这些妇女发生乳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可能与遗传因子有关,使其具有对乳腺癌的易感体质和病变内因。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根据需要服用人参皂苷Rh2(护命素)等中药,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024-10-22 13:0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建东 主治医师
天津市津南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二级
肿瘤科
-
感冒是呼吸道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2024-10-22 13:0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已知的几种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饮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病毒感染 13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Li(1988)报道,美国患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年青人,而他们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这是乳腺癌综合征。研究证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即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大。随着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阐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有:①发病年龄轻;②易双侧发病;③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病人,其亲属亦易在绝经前发病。 (2)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目前对癌基因及其产物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已得出结论为:有数种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形成;正常细胞第1次引入癌基因不一定发生肿瘤,可能涉及多次才发生癌;癌基因不仅在启动阶段参与细胞突变,而且在乳腺癌形成后仍起作用;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增生—癌变过程中,可能有不同基因参与。 ①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 ②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发阶段,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 雌激素、黄体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关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即胆固醇环氧化物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且胆固醇环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种致突变、致癌、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 ③外源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药,治疗用雌激素、雄激素等,都可引起体内上述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产生相应的效应。 ④饮食成分和某些代谢产物如脂肪与乳腺癌的关系:由动、植物油引起的高脂血症的小鼠乳腺肿瘤发生率增加。在致癌剂对小鼠的致癌作用的始动阶段,增加脂肪量不起作用,但在促发作用阶段,脂肪喂量增加,肿瘤增长迅速加快。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不能及时清除致癌物质和致癌物诱发的突变细胞,是乳腺癌发生的宿主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大多数肿瘤包括乳腺癌易发生于中老年的原因之一。 (4)神经功能状况:乳腺癌病人不少在发病前有过精神创伤,表明高级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能为致癌剂的诱发突变提供有利条件。
2024-10-22 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