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孩子接受不了批评可能是由于自尊心过强、缺乏挫折教育、家庭环境过于宠溺、心理承受能力弱、认知偏差等原因造成的。 1. 自尊心过强:孩子过度关注自我形象和他人评价,对批评反应激烈。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明白批评是为了帮助成长。 2. 缺乏挫折教育:孩子在成长中经历挫折较少,面对批评容易不知所措。可适当让孩子经历一些小挫折,培养坚韧品质。 3. 家庭环境宠溺:一直处于被纵容的环境,难以接受负面评价。家长要调整教育方式,建立合理的规则和约束。 4. 心理承受能力弱:孩子内心脆弱,批评易使其感到受伤。通过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增强心理韧性。 5. 认知偏差:孩子对批评的理解有误,认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批评,明确其积极意义。 总之,家长要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找到接受不了批评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心态,更好地面对批评和挫折。
2024-10-22 13:2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那是家长平时在家没有让孩子练过!孩子突然间要写字孩子一定很吃力!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强!他觉得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有差距的话他就会用各种理由选择逃避!家长应该在周末或者闲暇时间有意识的给孩子布置些作业!让在在轻松的环境下开始练习!等到他有兴趣之后他就不会觉得那么累了!
2024-10-22 13:2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这么大的孩子还不太适合多写字,一来视力还没有发育完全,二来手臂的力量还不是很足够,写字势必会借助脊椎的力量,对脊椎发育也有点小影响。反正上学后还会学习写字的,如果实在不喜欢写字,就别写了,告诉他,其实写不好字不要紧,以后还会学的,老师批评他是不对的
2024-10-22 13:2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孙莉 医师
安徽省来安县三城医院
其他
儿科
-
慢慢来,培养孩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总会遇到困难的,多沟通,多鼓励,多关心,孩子是很容易忘掉不愉快的。碰到挫折是好事儿,以后会承受更大的困难
2024-10-22 13:25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1、无用的批评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1)批评情绪化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2)批评泛滥化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3)批评简单化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4)批评急躁化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
2024-10-23 0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