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夏虎 主治医师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小儿心血管内科
-
凡是在行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腹痛、腰、下坠等不适,就叫作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没有骨盆腔器质疾病的痛经,对健康并无危害,继发性痛经则是由于生殖器存在某些病变所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粘膜下肌瘤以及子宫颈阻塞,经医生检查治疗,病因若去除,痛经自然消失。痛经的病人除了寻求医生的诊治之外,平日的自我调理亦很重要,自我调理的原则在于改善体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针对这一点,必须在日常生活上注意要有规律的生活、适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以及愉悦的心情。说起来简单,您做到了吗?痛经的饮食及营养疗法:痛经以腰脚酸痛、腹部抽痛、乳房胀、抽痛为主的人,平日应摄食富含维他命B1、B2的食物,如:糙米、胚芽米、肝脏、杏仁、乳制品等等,或以合利他命F供作B1、B2的补充。而平日有骨盆腔充血,经来下腹子宫卵巢部位疼痛的人,则建议多摄取富含维他命C、E的食物,如:黄、绿色蔬菜、柳丁、柠檬、核桃、杏仁、小麦胚芽等以改善骨盆腔的血液循环,缓解骨盆腔充血的疼痛。至于经来时整个腹部都痛的人,则平日尤直注意饮食及营养,少食生冷油腻,可以维他命B群、优酪乳、表飞鸣等调理肠胃。因贫血而引起痛经的人,经来时多有头晕或兼耳鸣、腹痛绵绵,则可以补充铁剂、深绿色蔬菜或偶尔喝一些白兰地酒,痛经可以逐渐改善。痛经的物理疗法:痛经时,有些人觉得以热水袋在腹部上热敷可以减轻疼痛,此种体质之人,可以在平日多洗温泉或作热水盆浴,每次约一小时,盆浴时同时作脐旁(约手掌宽)之按摩,对骨盆腔血液循环的改善及瘀血(充血)的消除,有良好的效果。唯月经期间并不适合盆浴,此时可以拇指按压脐下二横指之部位(此为中极穴),一般按压十分钟至二十分钟,可以减轻或消除痛经。简单的药茶疗法:痛经伴有四肢发冷、面青唇白时,可以等分量的生姜(或干姜)、大枣、红糖煎汤温热服用。如果痛经严重,明显拒按的,可以川红花三钱,冲泡热开水当茶饮,每日一至二次,可以消除瘀血作痛的不舒服。好吃的食补:痛经觉腹冷或喜热敷的,可以羊肉半斤、当归、生姜各五钱,桂皮酌量调味炖煮来吃;痛经伴血色稀淡、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的,可以当归二钱、黄耆一两、鸡1/4只或排骨四两、虱目鱼半尾炖服。至於经痛绵绵,伴有下腹空重下坠的感觉,则可以圣愈汤(高丽参二钱、黄耆四钱、当归叁钱、川芎钱半、熟地三钱、白芍三钱)炖鸡1/4只,味道十分鲜美
2024-10-23 04:2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痛经是女性常见的问题,其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异位症、精神心理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 1.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如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可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引发痛经。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缓解。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形态或结构异常,影响经血排出,引起疼痛。需就医检查,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周期性出血刺激引发疼痛。治疗常使用孕三烯酮、达那唑等药物,或进行手术。 4.精神心理因素: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加重痛经。可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改善。 5.不良生活习惯:经期受寒、过度劳累、饮食不当等。注意保暖,保证充足休息,避免食用生冷辛辣食物。 总之,痛经原因多样,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轻痛经症状。
2024-10-22 13:2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盲目用药效果不理想,如果痛经严重,应该就诊看看,明确诊断,对症用药。平日应注意饮食及营养,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日常生活上的保持规律、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以及愉悦的心情是很重要的。
2024-10-22 13:2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引起痛经的原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子宫颈管狭窄等。你的情况建议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明确后对症治疗冀东妇产医院是唐山首家专业妇产医院,有妇科方面权威的专家,您可以放心来此治疗。祝您健康
2024-10-22 13:2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痛经多饮外感风寒,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诱发的。建议使用元胡止痛片或者痛经丸进行治疗较好,不要使用生冷食物和油腻食物,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暴躁不安,积极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2024-10-22 1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