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宝宝吐奶严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感染、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 1.喂养不当:喂奶姿势不正确、喂奶过快过急、喂奶量过多等,都可能导致宝宝吐奶。家长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控制喂奶速度和奶量。 2.胃食管反流:宝宝的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可通过少量多次喂奶、喂奶后拍嗝等方式缓解。 3.消化不良:宝宝肠胃功能较弱,若进食过多或食物不易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吐奶。可适当减少喂奶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4.感染:胃肠道感染可能引发吐奶,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感染类型,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药物。 5.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等,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吐奶严重且顽固。一旦怀疑,应尽快就医检查,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宝宝吐奶严重时,家长不要过于惊慌,先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若吐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明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0-22 13:3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看你孩子的情况是消化不良,没什么大问题的,减少喂奶量就可以了,具体的方法是:按需给孩子食物,但是要奶水间隔,就像你说的“一个小时前吃了140,一个小时后又要吃”,第二次喂孩子一点淡糖水就可以了.用药的话可以服用多酶片1/2片每日三次,研成粉末后放糖水或奶中服用,宝宝身上起湿疹应该是哭闹造成的,可以用棉纱布沾温水擦洗.采取以上措施,宝宝很快就会好的,不用太担心
2024-10-22 13:3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呕吐主要是喂养不当,现在不要乱喂东西,只吃母奶,按需喂,不定时,的定量,一次要少喂一点,喂慢一点,一定不能有呕吐和呛奶,最大危险是奶吸入气管,可以引起肺炎,窒息---,很麻烦.需要加维生素D和钙.宝宝哭闹与痱子痒有关,要要热水洗,用痱子水擦.注意环境温度要凉爽,不要穿太热.多喂水.
2024-10-22 13:3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建议吃奶后竖起来拍背,同时不要逗宝宝玩哦,从上往下的,以及从下往上地拍,睡觉时候侧躺,这样会好些的
2024-10-22 13:30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呕吐可由许多疾病如胃肠道疾患,发热,颅内感染,药物以及食物中毒等引起.中医学认为,外感风寒,热邪犯胃.内伤饮食,胃虚夹热,胃阳亏虚以及脾胃虚寒等原因均可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严重的呕吐常使体液丧失过多,出现气阴亏损.长期反复呕吐,可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后果.常见症状为食后呕吐,吐物酸臭或清稀粘液,时有恶心,嗳气,脘腹胀满,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面红耳赤,不愿进食等.按摩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生活调理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2.随证加减(1)伤食吐型:呕吐频繁,口气臭秽,呕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块或食物残渣,大便量多,气味酸臭,或溏或秘,腹部胀满,吐后则舒,嗳腐厌食,矢气恶臭,舌质淡,苔厚腻.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100次,揉板门300次.②清大肠20O次,退六腑100次.③以指点揉中脘穴1~3分钟.(2)寒吐型:起病较缓,呕吐乳食不化,呈清稀粘液,无臭味,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肠鸣,大便溏薄,或为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板门00次.②揉外劳宫50次,推三关300次.③点揉关元穴1分钟.④以掌横擦肩背,腰骶部,以透热为度.(3)热吐型: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或为黄水,身热口干口渴,口唇色红,烦躁不安,胃脘胀痛,大便稀薄臭秽或秘结不通,小便色黄量少,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200次,清小肠200次.②清大肠200次,退六腑200次.③以拇指侧推小横纹100次.④按揉双侧天枢穴各1分钟.⑤推下七节骨100次.(4)虚火吐型:时作于呕,咽干舌燥唇红,不欲进食,两颧发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尖红,苔少而干.常角手法加①清天河水200次,清肝经200次.②补肾经300次.③推涌泉300次.top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2.随证加减(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②推揉太阳穴50次.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②捏脊5~7遍.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3)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常用手法加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③推下七节骨100次.top按摩方法三1.常用手法(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2)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2.随证加减(1)伤食者,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2)脾虚者,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3)湿热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4)寒吐者,加推三关300次,横擦背部以热为度.生活调理(1)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呕吐又常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和某些急腹症如肠梗阻,肠套叠的先兆症状,治疗时必须注意鉴别,查明病因,不能单纯见吐止吐,以免贻误病情.(2)呕吐时,家长要立即将小儿的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3)患儿呕吐时不要喂奶,喂药,也不要随意搬动.(4)注意饮食调节,平时喂食要定时定量,多服各种维生素,蛋白质,少进脂肪,断乳前后要逐渐增加辅食.(5)由于哺乳方法不当或吸奶时吞入少量空气所产生的吐乳,称为“溢乳”不属病态.(6)严重呕吐可导致体液失衡,代谢紊乱,可配合静脉输液.
2024-10-23 0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