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松龄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口腔科
-
睡觉爱流口水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睡觉姿势不当、口腔疾病、脾胃虚弱、神经调节障碍、面神经炎等。若情况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建议及时就医。面对身体不适,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安全有效地恢复健康。
2018-07-13 16:19
1.睡觉姿势:趴着睡或侧卧时压迫脸部,易导致口水流出。
2.口腔问题:如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等,炎症刺激会使口水分泌增多。
3.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失调,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可能引起口水增多。
4.神经调节障碍:神经紧张、疲劳或用脑过度,可能影响神经对唾液分泌的调节。
5.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无力,无法控制口水流出。
总之,睡觉流口水的原因多样。若调整姿势和改善口腔卫生后仍无改善,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很多人以为只有小朋友才会流口水,其实成年人也会。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睡着后不会流口水,若经常有此现象,即显示身体肾虚气虚,其中偏向阳虚。所谓「阳」,就是指身体的机能状态。阳虚人士,肌肉弹力不足,容易松弛,因此睡着后,会张开口,形成口水外流。当然,如果你感冒鼻塞,须张开口呼吸,则作别论。如果你经常睡眠流口水,最好多加注意身体,及时调补。平日可多服食健脾固肾的中药调补,如莲子、芡实和淮山药,如无口干口苦,可加党参。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可能是一些“小问题”引起的,需要引起大家注意。首先,可能是睡觉姿势不当。像趴在桌子上睡、侧卧位睡觉,都容易引起流口水。其次,口腔内的炎症也会促进唾液分泌。如口腔被细菌感染,疼痛明显,容易流口水,需要局部用药促进溃疡愈合,流口水的情形会自动消失。牙齿畸形是引起睡觉时流口水的第三个原因。尤其是凸面型牙齿畸形的患者,前牙向前凸出较明显,常出现开唇露齿,睡觉时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面,上下唇常自然分开,就容易流口水。这类患者最好尽快矫正牙齿。
2016-07-11 18:4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睡觉爱流口水即显示身体肾虚气虚,其中偏向阳虚经常睡眠流口水,最好多加注意身体,及时调补。平日可多服食健脾固肾的中药调补,如莲子、芡实和淮山药,如无口干口苦,可加党参。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可能是一些“小问题”引起的,需要引起大家注意。首先,可能是睡觉姿势不当。像趴在桌子上睡、侧卧位睡觉,都容易引起流口水。其次,口腔内的炎症也会促进唾液分泌。如口腔被细菌感染,疼痛明显,容易流口水,需要局部用药促进溃疡愈合,流口水的情形会自动消失。牙齿畸形是引起睡觉时流口水的第三个原因。尤其是凸面型牙齿畸形的患者,前牙向前凸出较明显,常出现开唇露齿,睡觉时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面,上下唇常自然分开,就容易流口水。这类患者最好尽快矫正牙齿。除了上述口腔问题外,还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睡觉时流口水。一些神经官能症或其他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的全身疾病患者,睡觉时也可能出现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会使大脑发出错误信号,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2016-07-11 18:5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首先,可能是睡觉姿势不当。像趴在桌子上睡、侧卧位睡觉,都容易引起流口水。其次,口腔内的炎症也会促进唾液分泌。如口腔被细菌感染,疼痛明显,容易流口水,需要局部用药促进溃疡愈合,流口水的情形会自动消失。牙齿畸形是引起睡觉时流口水的第三个原因。这类患者最好尽快矫正牙齿。如果你经常睡眠流口水,最好多加注意身体,及时调补。平日可多服食健脾固肾的中药调补,如莲子、芡实和淮山药,如无口干口苦,可加党参。
2016-07-11 19:0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1、脾虚引起的睡觉流口水。中医认为,成年人睡觉流口水是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常见于脾胃运动功能减弱,水湿停留、脾胃湿热或者胃内存食下降,胃热上蒸等。如果脾气充足的话,脾的“固摄”功能和诞液的化生正常,所以诞液能正常传输不会流出来。反之,脾虚则会流口水。
2、前牙畸形。这个是比较外在的原因,牙齿的畸形可以引起睡觉时流口水,尤其是一些凸牙型牙齿畸形的人。如果前牙向前凸的很明显,睡觉时唇部会不能完全覆盖着牙面,导致口水流出口腔。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小儿流涎症?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