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一岁孩子近三天高烧至 40.1 度,可能是感染、幼儿急疹、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原因导致。 1.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是常见原因。如呼吸道感染,孩子可能有咳嗽、流涕等症状。治疗上,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烧药,同时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 2.幼儿急疹:多发生于 6 个月至 2 岁的孩子,通常先高热 3 - 5 天,热退后出疹。一般只需对症处理,高烧时使用退烧药。 3.免疫反应:孩子自身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产生过度反应。需查明过敏原,避免接触。 4.环境因素:室内温度过高或穿着过多,影响散热。应调整环境温度,适当减少衣物。 5.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脑炎、脑膜炎等,孩子可能伴有精神萎靡、呕吐等。需进行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后使用相应药物(如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孩子持续高烧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同时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其他症状。
2024-10-22 13:3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小儿发烧的病因是相当多的,临床上可以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以感染性多见,如感冒等是最常见的病因,对于发热需要首先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体温过高时容易引起小儿高热惊厥,所以也是有必要控制体温的,主要是采用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的方法,具体用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024-10-22 13:3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春季病菌活跃,感冒、流感盛行,孩子抵抗力弱,容易受病毒、细菌的侵袭。出现发热等症状。目前常用的退热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对乙酰氨基酚此类药物多用于发热,也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痛。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2)布洛芬此类药物主要用于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高热。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胃烧灼感或消化不良、胃痛或不适感、恶心、呕吐、头晕等,其优点在于其退热所需的时间比对乙酰氨基酚时间短。(3)中药中药的退热药物主要有柴胡、石膏等。现在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柴胡注射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灵等。中药退热药物的主要优点是药物作用温和,安全,副作用小。但相对于注射液而言,口服药物更适合儿童,其安全性更有保证。
2024-10-22 1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