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动脉导管未闭合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胎儿期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母体因素、环境因素等。患者症状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胎儿期发育异常: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动脉导管未能正常闭合,导致血液异常分流。 2.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有关。 3.母体因素:如母亲在孕期感染、接触有害物质、患有某些疾病等。 4.环境因素:包括辐射、化学物质暴露等。 5.其他因素:如早产、低体重出生儿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总之,动脉导管未闭合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4-10-22 12:3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对于动脉导管未闭合一定要重视,你提到动脉导管未闭合为你解答如下。你好,出生时候做的心脏彩超检查,那么孩子现在6个月了,应该做心脏彩超复查看看了。如果没有变化,那么就准备手术,普通开胸手术,或者腋下美容小切口,一般从住院到出院总的费用在1-2万左右。这个动脉导管离心脏瓣膜比较近,长期不及时治疗,容易造成瓣膜损伤,甚至影响孩子正常发育。如果缺损在1-2毫米左右,可以继续观察,等到孩子1-2岁看看有无自愈。一般缺损小于3毫米在1岁内有30%可能性自愈的。平时在家注意保暖。
2024-10-22 12:3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约15%。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动脉导管未闭常见于早产儿,在妊娠满28周前出生的婴儿中发生率可占80%,出生后约15小时发生功能性关闭,出生后一年在解剖学上应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动脉导管未闭。如果在出生后1年关闭就没有问题,如果持续开放,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就需要到小儿外科详细询问是否可以手术治疗了。
2024-10-22 12:3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我家宝宝也是动脉导管未闭还感冒了,你家宝有这症状吗
2024-10-22 12:3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neriosus)是临床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女性多于男性。动脉导管未闭是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一根管道,为胎儿循环的重要通路。动脉导管未闭小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即在功能上关闭,绝大多数婴儿生后3个月左右在解剖上逐渐闭合成为动脉韧带,若不闭合即称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表现l.症状:导管细者,可无症状,往往在体检时才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导管粗者,婴儿期即有喂养困难、气促、多汗、苍白,易患肺炎及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落后。2.合并症:常见为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分流量大者早期发生心力衰竭动脉导管未闭。对于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病的治疗,传统的方法是做外科手术动脉导管未闭,这种方法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先天异常进行矫治动脉导管未闭,但外科手术需要开胸,动脉导管未闭对身体损伤很大,动脉导管未闭并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疤痕动脉导管未闭,病人难以接受。为此,专家们竭力探索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更好的方法,于是,动脉导管未闭方法出现了,其优点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效果好、不留疤痕,是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一场革命。近年来,动脉导管未闭我国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动脉导管未闭上发展很快,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动脉导管未闭。虽然动脉导管未闭好处很多,但并不是谁都适合做,它有一定的范围:动脉导管未闭:各种类型和不同大小的未闭动脉导管均可做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缺损的边缘残端大于5mm、缺损直径小于34mm者适合做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此病外科手术困难,应首选动脉导管未闭。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3以上、缺损直径小于10mm者可行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另外、肺动脉瓣膜狭窄可用球囊扩张术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瘘、肺动静脉瘘可用弹簧圈等材料栓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闭合手术,一般在学龄前施行为宜。如分流量较大、症状较严重,则应提早手术。年龄过大、发生肺动脉高压后,手术危险性增大,且疗效差。患细菌性动脉内膜炎时,暂缓手术,但若药物控制感染不力,仍应争取手术,术后继续药疗,感染常很快得以控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手术禁忌证。1.并患肺血流减少的紫绀型心血管畸形者,导致紫绀的病变不能同期得到纠治时。2.静止时或轻度活动后出现趾端紫绀,或已出现杵状趾者。3.动脉导管未闭的杂音已消失,代之以肺动脉高压所致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GrahamSteell杂音)者。4.体(股)动脉血氧测定,静止状态血氧饱和度低于95%或活动后低于90%者。5.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导管处呈逆向(右至左)分流,或双向分流以右至左为主者。6.右心导管检查,测算肺总阻力已超过10Wood单位者。手术方法与技术:手术一般采用左胸侧后切口,经第4肋间或骨衣内切除第5肋骨经肋床进入胸腔。以导管处为中心,纵向剪开降主动脉表面的纵隔胸膜,沿主动脉表面向前解剖,直至显露导管。如此,左侧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和肺动脉端导管表面的心包返折处均被拉向前方,脱离导管本身,因而可免受损伤。以弯形直角钳(米氏钳)自导管下方沿着主动脉壁向导管后壁滑动,待导管全长游离后,参照导管的具体情况、器械条件和手术医师的技术能力和经验等,分别选用下列闭合导管的手术方式。(一)导管结扎术 又分单纯结扎法和加垫结扎法。1.单纯结扎法 系用两根粗线绕过导管作双重结扎,或在主动脉侧作荷包缝合结扎,或在两结扎线之间附加贯穿缝合结扎。适用于导管细长而富于弹性者。2.加垫结扎法 系用宽如导管长度的涤纶布片,?成略细于导管直径的圆柱状,将其游离缘与卷体缝固,并保留布卷中段作结后的线备用,缝拢布卷两端以防其松散。将布卷顺置于导管上,以绕过导管的两根粗线将其结扎于导管上,并将两结扎线分别与留置于布卷上的缝线相互作结,以防卷垫滑动。此法系结扎线着力于卷垫上将导管腔压闭,而结扎线对导管壁的扯割力甚微,可避免像单纯结扎法导管壁有被结扎线扯裂的危险和导管复通之虞。如垫结扎法特别适用于导管粗大、导管壁弹性较差(如并发肺动脉高压或曾患导管内膜炎)的病例。(二)导管切断缝合术 用两把专用无创伤导管钳,分别夹在导管的主动脉侧和肺动脉侧尽端。如导管较短,其主动脉端可用长弯动脉钳或Potts-Smith钳夹在降主动脉上,以扩大导管的长度。在两钳之间边切边用3-0无创伤针线连续缝合导管的主动脉切端,待导管切断后再连续缝返起针处作结,继之连续往返缝合导管的肺动脉切端。导管切断缝合术要求有质量可靠的导管钳和良好的血管缝合技术,否则手术时有出血致死的危险。两反映导管钳分别夹在导管的两端,虚线示准备切断处。导管处近、远端主动脉套置纱带,以备不测时控制出血。导管切断后缝闭两切端(三)导管钳闭术 适用于直径在2cm以内、管壁弹性较好的导管。用特制的动脉导管钳闭器,于导管的主动脉端及肺动脉端各钳闭1次,使钳闭器内装的成排钛钉穿过导管的前后壁而弯曲将其压闭(钉书机原理)。由于局部操作空间较小,妥贴安放钳闭器有时会遇到困难,甚至引致导管壁损伤出血,应引起警惕。(四)其他手术方式 导管手术后复通的病例再次手术时,可切开心包,在导管的肺动脉起始部绕以粗线加垫结扎之。导管壁钙化、动脉瘤形成或窗形动脉导管的病例,可在阻断导管处近、远端主动脉血流的情况下,切开主动脉,以涤纶织片缝补导管的主动脉内开口。为防止阻断主动脉血流引起脊髓缺血性损伤,宜在低温麻醉下施行,必要时采用近、远段主动脉转流法??在主动脉阻断的近、远端之间,以口径不小于1cm、内壁具有防凝作用的特制管道“架桥”,使阻断主动脉时,血流通过管道供应降主动脉;如无特制管道,亦可用质佳的塑料管,但为防止转流过程中塑料管内发生血凝,可按1mg/kg经静脉注入肝素。晚近,对难以用上述方法安全地完成手术者,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低温条件下,切开肺总动脉,从腔内缝闭或以涤纶织片缝补导管开口;为防止操作过程中气体进入主动脉,宜取头低位,采用低流量灌注法,如此,既可防止发生体动脉气栓,又不致因导管口处血流过多,影响操作。对肺动脉高压已达临界水平的病例,手术中在闭合导管操作之前,应作导管阻断试验,如在15分钟的阻断期内血压及心电图无显著改变,再完成闭合导管手术,否则应放弃手术。为提高动脉导管闭合术的安全度,可在游离及处理导管之前,在导管处近、远端的主动脉上套置纱带,以备不测时勒紧纱带控制出血。在闭合导管操作之前,麻醉师给予适度降压措施,使动脉收缩压维持在12.0kPa(90mmHg)左右,有助于减少导管破裂出血的机会。
2024-10-23 01:44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是胎儿赖以生存的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生理性血流通道,由胚胎左侧第6主动脉弓形成,位于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的主动脉一肺动脉通道,通常于生后10~20小时呈功能性关闭。在胎儿期,开放的动脉导管是生存所必需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周左右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迅速闭合而形成纤维条索,称为动脉导管韧带。动脉导管如未能闭合,称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 arteriosus,PDA)。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约有10%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如合并主动脉缩窄,大血管转位,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