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孕期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理性变化、免疫因素、感染、营养缺乏、血液系统疾病等。需要综合评估孕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生理性变化:孕期血容量增加,血小板相对减少,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需治疗原发病,可能用到泼尼松等药物。 3.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影响血小板生成。应积极抗感染,如使用阿莫西林等。 4.营养缺乏:缺乏叶酸、维生素 B12 等,影响造血。需补充相应营养素。 5.血液系统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情严重可能需输注血小板。 孕期血小板减少需要密切监测,孕妇应按时产检,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保障母婴健康。
2024-10-22 15:5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病情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分为:(1)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指导意见:(2)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
2024-10-22 15:5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分为:(1)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2)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
2024-10-22 15:5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平时可以多吃些红皮的花生,补血作用的主要是花生外面那层薄薄的皮。花生衣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可减轻出血,缩短凝血时间,促进骨髓造血机能,增加血小板的含量,改善血小板的质量,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而不提高凝血因子水平,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机能,对出血及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明显疗效。饮食要有规律,主副食应以高蛋白、维生素为主,如:小麦、玉米、小米、糯米、豆类、瘦肉、蛋类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橘子、红枣、核桃、红皮花生、菠菜、白菜。忌食:辛辣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烟、酒等刺激性物品。
2024-10-22 15:52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血小板(platele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对毛细血管壁有营养和支持作用,血小板数量减少时,毛细血管易破裂,皮肤,粘膜就会出现出血点. 血小板是由骨髓产生的,在血液中的寿命大约是7-10天,主要由脾脏破坏.正常妇女血小板为(100-300)X109/L,妊娠后血小板数目,外形,功能均无明显改变.孕妇如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就是血小板减少症,一般表现为皮肤及粘膜出血,体表可见出血点,或皮下成片出血而成紫斑,刷牙时牙龈,口腔出血,或者是便血尿血等.出血反复发生,可引起贫血.孕妇如发现自己身上有皮下出血点或粘膜出血,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治疗.此外还应作如下措施: 1,多吃红枣,连衣花生,桂圆等. 2,不用会损伤血小板的药物,如阿斯匹林等. 3,避免外伤. 4,提早入院待产,做好输血,补充血小板的准备.分娩中尽量避免产道撕裂,预防产后出血和产后感染.
2024-10-23 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