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脂肪肝等多种问题,病情如何及注意事项?
前几天,我刚做完健康体检,查出患有脂肪肝、脾肿大、轻微胆结石。血检显示:谷丙转氨酶83.5;谷草转氨酶79.2;γ谷氨酰转肽酶94.5;甘油三酯3.51,这些指标都超出正常范围不少。我想知道,按照这样的情况,我患的脂肪肝有多严重,今后要注意点什么?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脂肪肝的严重程度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判断,包括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对于您目前的情况,需要关注饮食、运动、作息、治疗和复查。 1.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的比例。避免饮酒。 2.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4.治疗:遵医嘱使用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5.复查: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脂、腹部超声等,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只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并配合适当的治疗和复查,脂肪肝等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的。
2024-10-22 17:0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治疗:乙肝现在还没有什么特效药,要想根治达到彻底转阴是很困难的。乙肝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保肝,改善肝脏炎症情况,防止发生肝纤维化。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仍以去除病因为主,在调整饮食的同时,可选择适当的保肝、降脂药物,并辅以对症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并可使脂肪肝逆转。目前脂肪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控制原发病对脂肪肝的防治至关重要。(2)调整饮食,纠正营养失衡:调整饮食是脂肪肝治疗的重要环节。原则上应摄入新鲜蔬菜、瘦肉(以牛肉、羊肉为主)和富含亲脂性物质的膳食,以使体重接近正常。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病人的饮食中仍要含适量的脂肪,并注意控制糖类的摄入。因为摄入不含脂肪食物时,机体仍可从糖类及氨基酸前身物质合成脂肪,而摄入过多的糖类(特别是甜食)又可增加胰岛素分泌,促使糖转化为脂肪。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情确定饮食构成。(3)增加运动:纠正不良行为及自我保健意识的教育,以维持理想体重及相对正常的血脂和血糖水平。运动治疗对于肥胖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所致脂肪肝的消退尤为重要。(4)药物治疗: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防止肝细胞坏死、炎症及肝纤维化。胆碱、蛋氨酸及维生素B族和一些血脂调整药常被用来治疗脂肪肝,但大多疗效尚不确切,副作用较大,如应用不当反可加剧肝内脂肪沉积,甚至导致病人肝功能不全或恶化,故脂肪肝的治疗重在去除病因、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降低体重,药物治疗仅起辅助作用,切勿本末倒置。
2024-10-22 17:0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anne120,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脂肪肝”的饮食:1)控制热量摄入,以便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消耗。肥胖者应逐步减肥,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范围内。以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可给热能84--105千焦(20--25千卡)。标准体重(公斤)身长(厘米)-105(或100),男性165厘米以上减105,而女性和男性165厘米以下者减100。2)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每天可给脂肪0.5--0.8克,宜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2--4克,食用糖的摄入不宜过多。3)高蛋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1.2--1.5克,高蛋白可保护肝细胞,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供给,优质蛋白质应占适当比例,例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4)保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应,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但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不可进食过多。5)限制食盐,每天以6克为宜。6)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7)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莜麦面、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甜菜头、海米、干贝、淡菜等食品可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协助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变。8)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和酒类等:少用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2024-10-22 17:0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建议:要治疗到肝功能正常,更需要保养,目前还没有根治手段。建议用药:丹田降脂丸。不要劳累,不要酗酒,改掉不好生活习惯。
2024-10-22 17:08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脂肪肝诊治中心范建高脂肪性肝病(fattyliverdisease,FLD)简称脂肪肝,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临床上则有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之分。鉴于FLD的病理诊断通常难以获得,目前主要根据肝脏B超并结合病史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脂肪肝的有无及其可能病因,但这些措施通常难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当前酒精性肝病(ALD)患病率居高不下,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并已成为发达地区慢性肝病首要病因。NAFLD除了与ALD一样可致肝病残疾和死亡外,还可促进糖尿病和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为此,即使是健康查体发现的无症状性脂肪肝也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综合防治。尽管大多数脂肪肝患者通过节制饮食、增加运动以及戒酒等非药物治疗就可有效控制,然而改变生活方式并非万能,部分患者往往还需加用各种中西药物以促进疾病康复。1针对代谢紊乱的药物治疗对于充分的改变生活方式治疗6个月后仍不足以使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恢复正常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则需采用相关药物进行二级干预。具体措施:(1)对于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患者,如果基础治疗6个月体重下降和腰围减少不明显,或体重指数>27kg/m2合并血脂、血糖、血压等两项以上指标异常者,可用西布曲明、奥利司他或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验方,力争6个月内体重下降7%以上,腰围控制在90cm(女性80cm)左右。(2)经基础治疗和(或)应用减肥降糖药物3个月以上,仍呈混合性高脂血症或高脂血症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需常规使用他汀或贝特类等药物降脂,一般无需加强肝酶监测。(3)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糖耐量损害、空腹血糖增高以及内脏性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可用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4)动脉血压≥140/90mmHg应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则当血压≥130/80mmHg时即应开始药物降压治疗。(5)其他:例如应用相关药物抗炎、抗血小板,以减少高黏血症和血栓形成倾向。现存问题:肥胖患者单纯控制糖脂紊乱很少能使脂肪肝逆转,且需警惕噻唑烷二酮类的增重问题。不伴有体重增加的隐源性脂肪肝,节食、运动无助于脂肪肝的消退。尽管肥胖是脂肪肝肯定的危险因素,但是减肥对NAFLD的改善并不总是有效,减肥方法不当、减肥速度过快可导致肝组织学恶化。此外,治疗代谢紊乱的相关药物可导致肝脏毒性损伤。2针对肝病的药物治疗针对肝病的药物治疗旨在提高单纯性脂肪肝防范“二次打击”能力,减轻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纤维化程度,以阻止肝病进展。作用机制涉及修复生物膜、拮抗氧应激/月旨质过氧化、消炎利胆、抗凋亡、抗纤维化等方面,然而现有药物单独使用难以起效。保肝药物作为辅助治疗主要用于以下类型的脂肪肝患者:(1)伴有肝功能异常;(2)合并代谢综合征;(3)肝活检确诊的脂肪性肝炎,特别是有进展性肝纤维化;(4)基础治疗6个月仍无效或所用的药物可能会诱发和导致肝病恶化;(5)存在慢性肝病相关症状的隐源性脂肪肝;(6)酒精性脂肪肝戒酒1个月后仍有肝区不适和肝功能损害。迄今还未找到治疗脂肪肝的特效中西药物,当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余地,目前主要根据脂肪肝的病因、分型、分期及其合并症合理使用有关药物。例如,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脂肪肝可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水飞蓟(水林佳)、血脂康;合并胆囊炎、胆石症、胆囊胆固醇结晶以及胆汁淤积的脂肪肝,可试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胆宁片(便秘者尤宜);不能完全戒酒的酒精性脂肪肝宜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美他多辛、还原性谷胱甘肽(阿托莫兰)、甘利欣;合并进展性肝纤维化的脂肪肝,可考虑加用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等。一般选用1~2种保肝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或用至肝功能生化指标复常和(或)影像学检查显示脂肪肝消退为止。原则上不用或不单纯使用五味子类仅仅只能降低血清转氨酶的各种中西药物,因有可能隐盖病情及放松实施基础治疗从而导致肝病恶化。3治疗目标和注意事项就广大NAFLD患者而言,治疗的首要目标为控制代谢紊乱,防治2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次要目标为逆转肝细胞脂肪变,减少胆囊胆固醇结石和胆道事件的发生;附加要求才是防治脂肪性肝炎,阻止肝病进展,减少肝病残疾和死亡。而对ALD则为严格禁酒至少1年以上,防治戒断综合征,以及保肝抗炎阻止肝病进展。注意事项:(1)强调去除病因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2)强调辨证论治以及整体的观点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3)客观和全面评估疗效,考核指标除包括肝功能和肝脏影像学甚至肝活检外,还应动态监测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而症状积分的变化仅供参考;(4)警惕药源性疾病,“是药三分毒”,切忌多种中西药物大剂量长期联合使用。
2024-10-22 2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