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晚上睡觉多汗,偏方无效,玉屏风可行吗?
我小孩晚上睡觉老是出汗,有时湿得床板上有人的影子,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症状吃了好多偏方都不见效,最近听说吃玉屏风有效,不知是否当真?或者有别的药方治疗请给予回复!谢谢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小孩晚上睡觉多汗的原因较多,如新陈代谢旺盛、室温过高、缺钙、结核病、内分泌疾病等。玉屏风散对部分因体虚导致多汗的孩子可能有效,但需先明确病因。 1.新陈代谢旺盛:孩子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比成人快,夜间出汗可能增多。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 2.室温过高:室内温度过高或孩子盖被过厚,会导致出汗。应调整室内温度和孩子的被褥厚度。 3.缺钙:孩子缺钙时,神经兴奋性增高,容易多汗。可通过补充维生素 D 和钙剂改善,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碳酸钙 D3 颗粒等。 4.结核病:结核感染可引起盗汗,还可能伴有低热、咳嗽等症状。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确诊后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等。 5.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导致多汗。需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后使用甲巯咪唑等药物治疗。 孩子睡觉多汗应引起重视,建议先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22 17:2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多汗是否有病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在医学上讲全身或局部汗腺分泌过多称为多汗,其实多汗并非都是病态,由于生理性体温调节所需要的如外界气温过高,穿衣服过多,剧烈活动,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则通过出汗来调节,这是生理性多汗.但有些情况则不然,如小孩在安静情况下,睡眠时全身或半身出汗多,这就是病理性多汗,虽然外表看不出来有病,但一般潜在病,应及时检查以防延误:1,常见的有小孩佝偻病,是常见小儿多汗的一种疾病,可在睡眠时全身出汗,且睡眠不安,可有佝偻病的特征.2,结核病,也是小儿多汗病之一,可见于种年龄组儿童,大多在夜间多汗,即所谓盗汗,全身大汗,伴低烧,消瘦,体重不增,有时有结核病接触史,可用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呈阳性反应.3,风湿热,这是较大儿童常见的多汗原因之一,多有程度不等的发烧,全身不适,关节痛等.4,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脑损伤,局部可见神经损伤,颅骨炎症,胸腔肿瘤或主动脉瘤,压迫一侧交感神经引起全身多汗.较少见的甲状腺功能多汗可以分为生理性多汗与病理性多汗两大类.生理性多汗常常可以找到明显的原因,如衣服穿得过多,剧烈的运动,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把引起多汗的原因排除以后,多汗的现象就消失了.这一类没有发现其它疾病.病理性多汗:多汗出现的时间:如活动性佝偻病多数是在晚上睡后多汗,深睡以后汗液逐渐减少;结核病或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则为通宵多汗,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盗汗;空肚子时多汗应考虑低血糖症;蹲下突然站立起来时多汗应注意脑部暂时缺血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多汗与伴随症状:多汗伴枕秃(即俗称小儿脱帽圈)和方额头,肋骨串珠等骨骼改变者,多为佝偻病;多汗伴低热,食欲减退,消瘦等,应怀疑结核病和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汗伴游走性骨关节肿痛和心率增快等症状,应注意风湿病.多汗与年龄:如婴幼儿多汗,应注意活动性佝偻病;年长儿多汗应特别注意结核病,风湿病和寄生虫感染等,女性还要考虑更年期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等.多汗的部位:全身性多汗多半是感染性疾病和风湿热,低血糖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身体的一侧多汗则可能有脑部病变;头部多汗多见于佝偻病.
2024-10-22 17:2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玉屏风”亦为中药名.此方出自元代名医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一书中,由防风,黄芪,白术三味中药组成.方中的防风在古代即名“屏风”(见《名医别录》),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为“风药中之润剂”.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因为此方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如御风的屏障,而又珍贵如玉,所以方名称为“玉屏风”.主治肺气虚弱,汗孔不能密固的多汗自汗,以及因汗多,抗病力下降所致的感冒风寒,短气无力,咳嗽痰稀,面色淡白,怕风畏冷,鼻流清涕等症状.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气管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和肾小球肾炎等疾病,见有上述症状,属于气虚者都可用玉屏风散.特别是表现为稍微运动后就较常人多汗者(中医称自汗),玉屏风散常服有卓效.近年来经过临床应用观察,此方对于多发性疖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周围性面瘫,复发性口腔溃疡,胃下垂,习惯性便秘,慢性结肠炎等亦有明显疗效,也可用于防治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哮喘.值得注意的是,阴虚有热的夜间睡后多汗,醒后汗止(盗汗),以及感冒无汗,身痛者则不能服用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在古代多用散剂.即取黄芪30克,防风30克,炒白术60克,把药味打成粗末,每天取18克,加生姜6片,水煎,待沸后5~8分钟,药液分两次服,为成人量.现代多用汤剂,即把药物饮片放入罐中,加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热,沸后20分钟倒出药汁,连煎两次,合药液,分3次服用.
2024-10-22 17:2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建议:你好,小儿多汗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二种。幼儿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睡时也会引起多汗,或是衣物穿得过多引起出汗,这种多汗不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也没有其它的异常情况,检查一切正常,为生理性的出汗。病情性的出汗多见于小儿缺钙、体虚、结核、肺心病等情况,这些病情大多还会有其它的病理表现。比如小儿缺钙还会出现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结核有低热、发汗规律性,并且体重减轻的症状。建议你带小儿去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排除异常的病变。建议用药:小儿碳酸钙D3颗粒、维生素AD滴剂。用定惊安神的用品,你所说的虚汗停颗粒(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用于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及小儿盗汗)可以用。也可以用保婴丹。
2024-10-22 17:22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小孩子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孩子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因此,对小儿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另外,附上身高的参考范围:2~12岁孩子的正常身高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进行推算:12月:75cm2-12岁:=年龄×6+77厘米对于缺钙的小儿,应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因为维生素D的主要功用是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储备,使人体组织液中保持钙,磷的一定浓度,钙,磷得以正常地沉着在骨骼上.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太阳的照射,皮肤中含一种叫做脱氢胆固醇的物质,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能变成维生素D3.有的家长担心阳光照射可使孩子变黑,所以尽量不让孩子晒太阳,这种错误的育儿观念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婴儿满月后,可抱到户外进行日光照射,开始时每日10-15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时间,最好每日在户外不少于2小时.由于季节的原因,在深秋,严冬和初春季节,日照的时间很短,小儿晒太阳的机会少,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一般每日400单位就可满足需要.我们常用浓缩鱼肝油滴剂,每瓶10毫升,含维生素A50万单位,维生素D5万单位.一般婴幼儿每次用2-3滴,1日3次(相当于维生素D400,800单位),一般情况下1瓶鱼肝油可用20天左右.服用鱼肝油的同时,应加服钙剂.l岁以内每日需服用500毫克,1-10岁800毫克,10-13岁1100毫克,即可满足生理需要.含钙多的食物:首先,海产品含钙较多,如鱼(最好连骨吃),虾皮,虾米,海带,紫菜等均含有丰富的钙质,极易被人体吸收;豆制品为上好的补钙食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价廉物美,烹调简单,食用方便;奶制品现在亦普遍被人们接受,如鲜奶,酸奶,奶酪等含钙丰富,是孕妇和小儿摄取钙质的优良食物;另外蔬菜也是钙质来源之一,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可给人体提供钙质,在日常生活中应多食;鸡蛋在生活中不可缺少,其含钙量亦较高.每100克食物的钙含量:沙丁鱼(煮)2200毫克;干沙丁鱼1400毫克;卷心菜1400毫克;脱脂奶粉1200毫克;裙带菜(晒干)960毫克;细海带760毫克;豆腐120毫克;加工牛奶100毫克.多食含钙食品的同时,应注意多晒太阳,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同时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羊肝,牛肝,来促进钙的吸收.一般情况下,缺钙较轻的患儿在食补后即可改善缺钙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佝偻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家长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2024-10-22 1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