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宝宝吸奶后及平时乳房偶有痛感,为何?
我以前月经来临前有乳房涨痛,现在是哺乳期,宝宝吸一会奶后,感觉有点痛,平时感觉有一点痛,也是几秒钟或者十几秒钟。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哺乳期乳房出现疼痛,可能是乳汁淤积、乳头损伤、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导管痉挛等原因造成。 1. 乳汁淤积:哺乳不及时或不充分,乳汁在乳腺内积聚,引起胀痛。可通过增加哺乳次数、按摩乳房促进乳汁排出。 2. 乳头损伤:宝宝吸吮方式不正确,导致乳头破损、皲裂,引发疼痛。需纠正吸吮姿势,涂抹乳头保护霜。 3. 乳腺炎:乳汁淤积伴细菌感染,乳房红肿热痛。要及时排空乳汁,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用药需遵医嘱。 4. 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乳腺增生,表现为乳房疼痛。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5. 乳腺导管痉挛:多因外界刺激,如寒冷等,引起短暂疼痛。注意保暖,可适当热敷缓解。 哺乳期乳房疼痛原因多样,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伴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4-10-22 17:3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您好: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建议你到医院做一下乳房B超检查看一下,然后再确定怎么治疗!乳腺增生有很多类型,有的完全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处理也可自行消退,如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有的则是病理性的,需积极治疗,尤其是囊性增生类型,由于存在癌变的可能,不能掉以心,下面就按照乳腺增生不同的类型分加紧讲述其治疗。 1)乳痛症,也叫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在少女和年轻患者中最为常见,其原因是由于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及变化波动较大的缘故,以明显周期性乳房胀痛为待征,月经后疼痛自行消失。疼痛以乳房局部为主,但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腋窝,胸壁,有时甚至放射至户背部,常影响睡眠,工作与学习,由此而引起焦虑不安,情绪激动的患者还不少。这类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首先不必过度焦虑和着急,只要调整情绪,保持平衡,一般推敲的内分泌激素都可以慢慢地得到纠正,各种症状都可以自行消失。如果疼痛较明显,也可采用具有疏肝理气功能的中药服用,"竭蛭胶囊"等,服用1-2个疗程,一般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乳腺腺病。本类型的病变基础是乳房内的乳腺小叶和乳腺管均有扩张及腺体周围组织增生。对这类增生病的治疗,应以软坚散结为主,辅疏肝理气的中成药。 3)囊性增生病。有人称本类型的增生病才是真正的病理性增生症。它以乳管上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乳房内出现的肿块多为弥漫性增厚,有部分患者呈局限性表现,且呈椭圆形的囊状物居多,很容易与纤维混淆。此类增生可能发展为癌变,常常引起患者的担心和恐慌。因此一旦确诊,就要提高警惕,积极进行系统治疗。
2024-10-22 17:3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您好:建议您去医院检查。乳腺增生是女性内分泌紊乱所致,如卵巢分泌黄体酮可使乳腺腺泡发育。分泌的动情素可使腺管发育,而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则乳腺正常。如果女性不结婚、不生育、不哺乳则造成内分泌失调,此时就易发生乳腺增生。表现为双乳腺腺管未端增生,此时乳房内有散在的小结节,经期前肿胀痛疼,活动更痛。 目前乳腺增生主要靠中药治疗,如使用调经、活血化瘀、行气散结药物,如乳腺增生丸、乳癣消等中成药,亦可使用水煎剂。女性最担心的是有2%左右的为继发癌变率。所以要经常去医院妇科检查,以早诊早治。 本病为生理性变化,可以随时再发,有时合并为纤维瘤囊性增生时,应做外科手术处理。 诊断要点1.乳房患部红、肿、热、痛和硬块,形成脓肿时有波动感,常并发腋下淋巴结肿大。2.高热、寒颤。3.白细胞升高,分叶左移。治疗要点1.停止哺乳。2.病员热敷与理疗,定时吸净乳汁。3.应用抗生素。4.形成脓肿时,切开引流。
2024-10-22 17:3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建议:你好,短时间的疼痛,多是神经性疼痛,如果长期疼痛、乳房红肿等,要考虑是否有乳腺炎症,可以到医院行检查明确。
2024-10-22 17:32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挤捏乳头时有液体流出称为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据统计,以乳头溢液为首要症状就诊者占乳腺疾病的3%~14%,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如果出现的乳头溢液是单乳头溢液者,多数跟以下几种乳房疾病有关:1.乳腺导管扩张症:患有此病的部分病人,早期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溢液的颜色多为棕色,少数为血性;溢液化验检查可见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而无瘤细胞.此病好发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发生溢液的乳晕区有与皮肤黏连的肿块,直径常小于3厘米,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质软,有触痛.若并发感染时,肿块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2.乳管内乳头状瘤:此病以40岁~50岁者多见,75%的瘤体发生在邻近乳头的部位,瘤体很小,带蒂而有绒毛,且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化验检查溢液内可找到瘤细胞.有时病人仔细触扪乳房,可发现乳晕下有樱桃大的包块,质软,光滑,活动.3.乳房囊性增生:以育龄妇女多见.部分病人乳头溢液为黄绿色,棕色,血性或无色浆液样,化验检查溢液内无瘤细胞存在.此病有两个特点:一是表现为乳房周期性胀痛,好发或加重于月经前期,轻者多不被病人介意,重者可影响工作及生活.二是乳房肿块常为多发,可见于一侧或双侧,也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或分散于整个乳房.肿块呈结节状且大小不一,质韧不硬,与皮肤无黏连,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块在月经后可有缩小.4.乳腺癌:部分乳腺癌病人有鲜红或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化验检查溢液内可找到癌细胞.45岁~49岁,60岁~64岁为此病的两个发病高峰.其起病缓慢,病人在无意中可发现乳房肿块,多位于内上限或外上限,无痛,渐大.晚期病变部位出现橘皮样皮肤改变及卫星结节.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随病程进展彼此融合成团.另外还需要注意:一,溢液是真性还是假性.真性溢液是指液体从乳腺导管内流出.假性溢液常见于乳头凹陷者,由于乳头表皮脱落细胞积存于凹陷处,引起少量形似液性豆渣样的渗出,时常有臭味.一旦拉出凹陷乳头,保持局部清洁,“溢液”即会消失.二,溢液是双侧还是单侧.双侧性溢液则是生理性的,如停止哺乳一年内,多数妇女仍会有少量乳汁分泌.妊娠中晚期,一些孕妇的双乳可挤出少许清淡色的初乳.少数妇女在强烈的性高潮后,由于乳房血管高度充血,乳房胀大,乳头勃起,也会出现短时间的溢乳.妇女进入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紊乱会使部分妇女分泌少量乳汁.以上都属生理情况,不是病态.但双侧乳头溢液也可以是病理的,如一种叫闭经—溢乳综合征的病,是由于垂体微腺瘤引起,除溢乳外还伴有闭经,头痛,视野变窄,血中催乳素升高等.脑部CT检查可确诊.另一种双乳头溢液见于少许乳腺增生的病人.三,溢液是单孔还是多孔.乳头有15~20个乳管的开口.出现溢液时要观察液体从哪一个或几个开口溢出.单孔溢液多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孔溢液可能是生理性的,药物性的,全身良性疾病或乳腺增生症.四,溢液是自行外溢还是挤压后溢出的.前者多为病理性的,乳癌病人约有13%有自发性溢液史.良性或生理性溢液以挤压后溢液多见.五,溢液的性状.乳房不同的疾病,其溢液时的性状也不一致.如:(1)乳汁样.多为生理性,如断奶后或流产后的近期,不是癌症的表现.(2)脓性溢液,多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3)淡黄色溢液是最常见的一种溢液,几乎见于各种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症为多见.也有一部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因此,这是需要提高警惕的.(4)血性溢液,可为鲜红色,咖啡色,淡黄色,褐色等不同的颜色.此种溢液是危险的信号,应高度警惕,其中50%~75%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5%的乳腺癌.如血性溢液发生于绝经后,则75%是乳癌.(5)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这种溢液可能是乳腺癌的信号,应进一步检查.总之,乳头溢液是一个重要的乳房症状,其中10%~15%可能是乳癌.出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对乳晕区导管病变的阳性诊断率可达80%~95%.B超检查,钼靶照片也有相当的准确率.选择性病变导管造影检查是乳头溢液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对有乳头溢液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它还能为医师提供手术切除范围准确定位.
2024-10-23 0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