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因素、胆汁反流、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1.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可采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等药物进行根除治疗。 2.不良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规律进餐。 3.精神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焦虑、紧张,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4.胆汁反流: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减少胆汁反流。 5.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瑞巴派特等,增强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总之,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应重视并积极治疗,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胃镜,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024-10-22 17:5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中医认为,你的情况是脾胃湿热导致的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引起胃痛,烧心等症状,属于老胃病范畴,西医常规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但是胃黏膜仍在不断受到侵害,不但不能根治,有些胃药甚至会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害程度,因而导致胃病久治不愈.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有非常独到的方法,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许多患者治愈后不复发;用这些传统中药辨证施治,可以清除脾胃湿热,荡涤胃肠浊气,抑制胆汁返流,快速修复胃黏膜,同时有效改善和消除症状,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这些药物你在当地药店即可买到,省钱,方便,奇效,实用.日常生活应注意营养摄入均衡,吃饭定时定量,不能过饥过饱,生冷细嚼慢咽.希望你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2024-10-22 17:5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中医治疗:以健睥消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以枳实消痞丸为主加减枳实消痞丸系金元时代明医李东垣所创,“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原方为丸剂,我经多年探索,用本方加减做汤或浓缩加工做丸散剂,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很好.枳实黄连生姜半夏厚朴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麦芽用量,加减和煎服法:视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个体差异和辨证结果而定.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见胃痛,胃胀,痞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食欲不佳等症状者均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虚寒者,减黄连加砂仁,吴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者,合金铃子散加黄芩;胃气上逆明显者,加苏梗,肝胆火甚者,加柴胡,黄芩;肠腑湿热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热虚实增减.
2024-10-22 17:5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胡勇
南京理工大学医院
一级
内科
-
医生建议: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建议使用铝碳酸镁片主要作用 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烧、酸性嗳气、饱胀等,还可预防非甾体类药物的胃粘膜损伤。适宜人群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用法用量 除非另有医嘱,成人在饭后1—2小时,睡前或胃不适时服用1—2片达喜咀嚼片。推荐服法1—2片/次,3—4次/天。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时,在症状缓解后,至少维持4周。
2024-10-22 17:52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药物治疗 1.促胃动力药物:通过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促进反流物的排空。常用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啉)、莫沙必利(新络纳)等。甲氧氯普胺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可以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应区.具有中枢性镇吐作用。增强胃的蠕动,促进胃排空以及幽门和十二指肠的扩张,加速食物通过;多潘立酮则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外周阻滞作用,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莫沙必利是选择性5-HT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肠肌层神经丛的5-HT受体,使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释放增加,从而促进胃排空。 2.结合胆盐类药物:如达喜(铝碳酸镁),通过与胆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结合,继而减轻胆盐对胃黏膜的损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为临床上主要用药;如阴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口服后释放出氯离子,与胆酸结合,形成不可溶、不吸收的复合物,加速胆盐及粪便排出,减少胃黏膜损害。 3.抑制胃酸药:胃酸和胆汁有叠加的作用,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强,抑酸药对胆汁反流者同样有效。常用的抑酸剂主要为H2受体阻断剂(H2RA)及质子泵抑制剂(PPI)。前者能阻止组胺与其H2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常用药物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后者则能阻止胞质内H-K交换,减少H排出,其抑酸作用远优于H2受体阻断剂。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疗程一般为2周。 4.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可以起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存。因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者的治疗,在常规应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和胃动力药物的同时.还应首先考虑根除幽门螺杆菌。这不但有利于疾病的愈合,更可减少诱发癌变的可能。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症状严重内科治疗无效者,常用术式有Roux-en-Y手术或胆道分流术。
2024-10-23 07: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