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谢芳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慢性肠系膜缺血是由于肠系膜血管病变导致肠道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腹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消除病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有改善生活方式、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行用药存在隐患,身体出现不适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科学治疗。
2016-07-07 15:08
1.改善生活方式:患者应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戒烟戒酒,适当运动。
2.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扩张血管,增加肠系膜血流。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药物:华法林可防止血液凝固,改善血液循环。
3.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介入手段,如置入支架,扩张狭窄的血管。
4.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肠系膜血管重建术或肠切除术。
5.定期复查:患者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CT 血管造影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慢性肠系膜缺血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治疗方案,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