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等。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等。 1.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用于控制感染。 2.糖皮质激素:例如泼尼松,能减轻炎症反应。 3.黏液促排剂:像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促进中耳积液排出。 4.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减轻鼻腔黏膜充血,改善咽鼓管功能。 5.抗组胺药:氯雷他定有助于缓解过敏引起的炎症。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还应注意休息,避免用力擤鼻。如病情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进行鼓膜穿刺等进一步治疗。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以获得更专业的治疗建议。
2024-10-22 16:3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1)改善中耳通气:首先,宜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可用1%麻黄素滴鼻,或用1%麻黄素与0.5%可的松喷雾至鼻咽部,每日3~4次;亦可在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控制后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张法或导管吹张法进行咽鼓管吹张;或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喷入强的松龙等类固醇激素药液,以减轻局部水肿.(2)清除中耳积液:①穿刺抽液:一般用7号长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后下方或前下方刺入鼓室,以空针抽吸积液;或于抽液后注入地塞米松.②鼓膜切开术:若积液粘稠,抽液无效者可做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后,吸尽鼓室内积液;积液粘稠者,可用透明质酸酶1000单位溶于1ml生理盐水中注入鼓室.③鼓室置管术:如经抽液或注入酶制剂,激素等无效,可做鼓膜置管术,经鼓膜留置通气管,但2岁以下儿童慎用.此外,红外线及短波透热治疗可改善中耳血液循环,促进积液吸收.(3)祛除病因:应积极治疗鼻咽及鼻腔疾病,特别是腺样体肥大者,可切除腺样体.在急性期,可选择红霉素0.25g,每日3次,口服;氨苄青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以控制感染.加入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效果更好.
2024-10-22 16:3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1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0.5g,4次/d;氧氟沙星0.1-0.2g,3-4次/d.小儿可用氨苄西林50-150mg/kg.d,给以:或羟氨苄西林口服,0.15g,3次/d,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美特酯0.25g-0.5g/次,2次/d,小儿10mg/kg,2次/d.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较强,可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2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非常高兴回答你的提问,祝你健康快乐!!
2024-10-22 16:3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医生建议: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来说,建议你考虑选择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和过氧化氢溶液来内服外用调理的,针对你的症状是可以用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的到你,祝生活愉快,早日康复!
2024-10-22 16:38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用鼓膜切开术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3-4次 (5)咽鼓管吹张: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尚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隔日1次每次每侧1ml共3-6次 2.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3.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0.5g,4次/d;氧氟沙星0.1-0.2g,3-4次/d.小儿可用氨苄西林50-150mg/kg.d给以:或羟氨苄西林口服0.15g,3次/d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美特酯0.25g-0.5g/次2次/d小儿10mg/kg,2次/d.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较强可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
2024-10-23 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