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牙菌斑、牙结石、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遗传因素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修复治疗和定期维护等。 1.基础治疗:通过洁治术、刮治术等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牙周翻瓣术、牙周植骨术等,以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 3.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等,能有效抑制炎症。但需遵医嘱使用。 4.修复治疗:缺失牙齿的患者可进行义齿修复,恢复咀嚼功能。 5.定期维护:定期复查,进行口腔清洁和维护,有助于保持治疗效果。 总之,慢性牙周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患者应重视口腔卫生,早期治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长期的维护和管理。
2024-10-22 16:2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一旦发生牙周炎应早期治疗,因为其预后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牙周炎治疗分四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治疗阶段,目的在于选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清除或控制临床炎症和咬致病因素,包括口腔自洁,拔除预后差和不利修复的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选用抗菌药控制炎症,咬颌调整等,第二阶段为牙周手术治疗和松动牙固定,第三阶段为永久性修复治疗,一般手术后2-3个月后进行,第四阶段为复查复治阶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卫生宣教,拍片检查,以进一步拟订治疗计划。
2024-10-22 2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