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与遗传、皮脂分泌增多、马拉色菌感染、免疫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甜食;注意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 2.外用药物:如酮康唑洗剂,能抑制马拉色菌;他克莫司软膏,减轻炎症反应;水杨酸软膏,可改善角质代谢。 3.口服药物:维生素 B 族,调节皮脂分泌;伊曲康唑胶囊,抗真菌治疗;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严重炎症。 4.物理治疗:红蓝光照射,有抗炎、杀菌作用。 5.中医治疗:中药内服、外用,或针灸等,调理身体机能。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且治疗过程可能较长。患者应保持耐心,遵医嘱治疗,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复诊。
2024-10-22 17:5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怎么治疗脂溢性皮炎?西药治疗用药治疗脂溢性皮炎也必不可少。1.全身治疗内服维生素B2、B6、复合维生素B、维胺脂胶囊,脂溢性皮炎炎症明显或炎症范围扩大时,可服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罗红霉素等。瘙痒可用抗组胺药或其他止痒剂。2.局部治疗以溶解脂肪、角质剥脱、消炎止痒为主。常用药物有1%煤焦油洗剂、含有2%酮康唑复方洗剂、或含有二硫化硒以及硫甲皂、间苯二酚(雷琐辛)、水杨酸、咪唑类等制剂洗头,每周1~2次。头部用50%乙醇和35%水中加入15%丙二醇外搽。或用水氯酊,每天1次。其他部位外用5%硫黄霜、硫黄炉甘石洗剂、2%酮康唑霜,对慢性肥厚者可用0.025%~0.05%维A酸(维胺脂)霜,有助于红斑、鳞屑和瘙痒的改善。怎么治疗脂溢性皮炎?注意个人卫生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上就是我对怎么治疗脂溢性皮炎的解答。如果大家对怎么治疗脂溢性皮炎有更好的解答,请分享出来,让苦恼于不知怎么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患者早日康复。
2024-10-22 17:5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您好,脂溢性皮炎系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用药指导:脂溢性皮炎建议外用纯中草药提取物肤脂平乳膏治疗,如果长时间不治疗或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皮脂大量的溢出在皮肤表面和毛囊处积累,就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严重的细菌感染就会导致毛囊被破坏,从而使毛发不生长,最终的危害是可能导致斑秃或者脱发。注意事项1.注意饮食,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消化功能失常,以及食糖类、脂肪类食物过多有关,因此,患者应禁止饮酒,少食辛辣、鱼虾海鲜、牛羊肉、狗驴肉等刺激性及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 2.每晚用温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脸,清除面部油腻,清洁皮肤。
2024-10-22 17:59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医生建议:您好!脂溢性皮炎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表现为头皮多脂、油腻发亮、脱屑较多,在皮脂发达部位较易发生。建议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本品用于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局限性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慢性湿疹等。建议不要食用鱼虾、海鲜、辛辣的食物。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到您!
2024-10-22 17:59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怎么治疗脂溢性皮炎?这的确是令患者很头疼的问题,对于怎么治疗脂溢性皮炎,我认为中药治疗脂溢性皮炎有一定疗效,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排出过多,在皮肤上堆积,在堆积处出现慢性皮肤炎症,则称为脂溢性皮炎。中药治疗脂溢性皮炎方剂:方剂1:苦参、黄柏、明矾、蛇床子各15克,硫黄5克。制用法:水煎。外洗患处。方剂2:当归、黄蜡各25克,紫草50克,麻油200克。制用法:将当归、紫草与麻油同熬,药枯滤清去药渣。将油加热入黄蜡,化尽,待冷后外擦患处,每日1-2次。脂溢性皮炎方剂3:苦参90克,野菊花15克,白鲜皮9克。制用法:水煎。取液外洗患处。脂溢性皮炎方剂4:王不留行、香白芷各等份。制用法:研为细末。外撒患处。脂溢性皮炎方剂5:生大黄(研末)100克,冰片20克,食醋250克。制用法:将上药放入密封瓶中浸泡7天,待变成深棕色后方可应用。先用75%酒精消毒患处,再涂药液,每日3-4次。脂溢性皮炎方剂6:野菊、生地、赤石脂各15克,牛蒡子、丹皮各10克,荆芥、防风各9克,生苡仁30克,白矾12克,甘草6克。制用法:水煎服。
2024-10-22 1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