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半月宝宝肠炎,大便检查异常,如何治疗
四个半月宝宝,化验大便白细胞++红细胞2-5个,其它的没有,医生说是肠炎,一天拉三至四次大便,縁色,请问需要打针吗,我给宝宝吃了蒙脱石散,今天宝宝好点了。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四个半月宝宝患肠炎,大便检查白细胞++、红细胞 2 - 5 个,每天排便三至四次,呈绿色。治疗需综合考虑,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补充水分、注意卫生、密切观察等。 1.调整饮食:暂停辅食添加,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2.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收敛止泻;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如果有细菌感染,可能会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医嘱。 3.补充水分:防止宝宝因腹泻导致脱水,可以适量喂一些温水。 4.注意卫生:宝宝的奶瓶、奶嘴等要及时消毒,勤洗手,保持周围环境清洁。 5.密切观察: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大便次数和性状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宝宝肠炎需要家长细心护理和密切关注,及时治疗。多数宝宝经过合理治疗和护理可以逐渐恢复健康。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一定要再次就医。
2024-10-22 16:5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您好,小儿肠炎腹泻的治疗原则如下:(一)饮食疗法腹泻时适宜的营养供应对促进疾病恢复,减少体重下降和生长停滞的程度,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预防营养不良都是很重要的。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1次,共2周,以期赶上正常生长,营养不良儿或慢性腹泻的恢复期需时更长,直至营养不良恢复。(二)护理对感染性腹泻应注意消毒隔离。注意呕吐、排便和排尿的情况。按时喂水或口服补液用的含盐溶液,掌握静脉补液的速度。加强眼部护理,防止呕吐误吸。勤翻身,预防继发肺炎。(三)控制感染病毒性肠炎以饮食疗法和支持疗法为主,不需应用抗菌药。非侵袭性细菌所致的急性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仅用支持疗法常可痊愈,但对新生儿、幼婴、衰弱儿和重症者仍宜使用抗菌药。侵袭性细菌性肠炎一般均需用抗生素治疗。1)大肠杆菌庆大霉素、吡哌酸、氟哌酸、呋喃唑酮、某些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黄连素、氨苄青霉素等。2)胎儿空肠弯曲菌红霉素、庆大霉素、氨霉素、呋喃唑酮、氟哌酸。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庆大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4)鼠伤寒沙门菌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氟哌酸、头孢唑肟、头孢噻甲羧肟。5)金黄色葡萄球菌停用原来的抗生素,可用万古霉素、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新青霉素(如苯甲异恶唑青毒素、邻氯青霉素或双氯青霉素)。6)伪膜性肠炎万古霉素、灭滴灵(甲硝哒唑)、杆菌肽。7)其他真菌可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梨形鞭毛虫用灭滴灵、呋喃唑酮。(四)液体疗法口服补液可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WHOORS)少量频服,在8~12小时将累积损失补足。轻度脱水约需50~80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kg。静脉补液用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重或腹胀的患儿。(1)第1天补液1)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生理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2)溶液种类:溶液中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主要根据脱水性质而定。3)输液速度: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4)纠正酸中毒:因重度脱水多伴有重度酸中毒,可用1.4%碳酸氢钠,兼有扩容和加快纠正酸中毒的作用。5)钾的补充:一般患儿按每日3~4mmol/kg(相当于氯化钾200~300mg/kg),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相当于氯化钾300~450mg/kg)。轻度脱水可分次口服;中、重度脱水可予静滴。氯化钾静滴浓度不得超过0.3%(40mmol/L)。补钾一般持续4~6天,严重缺钾者应适当延长。6)钙和镁的补充:可给10%葡萄糖酸钙5~10ml静脉缓注,必要时重复使用。个别抽搐儿用钙剂无效,应测定血清镁,并用25%硫酸镁每次0.1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6小时一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2)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主要是补充生理的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或口服液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五)对症治疗1)腹泻一般不宜用止泻剂,对经治疗好转、中毒症状消失而腹泻仍频繁者,可试用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收敛剂。蒙脱石粉具加强、修复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能固定、清除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适用于各型腹泻,每日3~9g,分次于两餐间加水摇匀口服。2)腹胀宜早期补充钾盐预防。必要时用新斯的明肌注和肛管排气。3)呕吐可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氯丙嗪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22 16:5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您好,小儿腹泻的常规治疗如下:(一)饮食疗法腹泻时适宜的营养供应对促进疾病恢复,减少体重下降和生长停滞的程度,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预防营养不良都是很重要的。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1次,共2周,以期赶上正常生长,营养不良儿或慢性腹泻的恢复期需时更长,直至营养不良恢复。(二)护理对感染性腹泻应注意消毒隔离。注意呕吐、排便和排尿的情况。按时喂水或口服补液用的含盐溶液,掌握静脉补液的速度。加强眼部护理,防止呕吐误吸。勤翻身,预防继发肺炎。(三)控制感染病毒性肠炎以饮食疗法和支持疗法为主,不需应用抗菌药。非侵袭性细菌所致的急性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仅用支持疗法常可痊愈,但对新生儿、幼婴、衰弱儿和重症者仍宜使用抗菌药。侵袭性细菌性肠炎一般均需用抗生素治疗。1)大肠杆菌庆大霉素、吡哌酸、氟哌酸、呋喃唑酮、某些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黄连素、氨苄青霉素等。2)胎儿空肠弯曲菌红霉素、庆大霉素、氨霉素、呋喃唑酮、氟哌酸。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庆大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4)鼠伤寒沙门菌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氟哌酸、头孢唑肟、头孢噻甲羧肟。5)金黄色葡萄球菌停用原来的抗生素,可用万古霉素、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新青霉素(如苯甲异恶唑青毒素、邻氯青霉素或双氯青霉素)。6)伪膜性肠炎万古霉素、灭滴灵(甲硝哒唑)、杆菌肽。7)其他真菌可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梨形鞭毛虫用灭滴灵、呋喃唑酮。(四)液体疗法口服补液可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WHOORS)少量频服,在8~12小时将累积损失补足。轻度脱水约需50~80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kg。静脉补液用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重或腹胀的患儿。(1)第1天补液1)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生理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2)溶液种类:溶液中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主要根据脱水性质而定。3)输液速度: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4)纠正酸中毒:因重度脱水多伴有重度酸中毒,可用1.4%碳酸氢钠,兼有扩容和加快纠正酸中毒的作用。5)钾的补充:一般患儿按每日3~4mmol/kg(相当于氯化钾200~300mg/kg),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相当于氯化钾300~450mg/kg)。轻度脱水可分次口服;中、重度脱水可予静滴。氯化钾静滴浓度不得超过0.3%(40mmol/L)。补钾一般持续4~6天,严重缺钾者应适当延长。6)钙和镁的补充:可给10%葡萄糖酸钙5~10ml静脉缓注,必要时重复使用。个别抽搐儿用钙剂无效,应测定血清镁,并用25%硫酸镁每次0.1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6小时一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2)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主要是补充生理的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或口服液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五)对症治疗1)腹泻一般不宜用止泻剂,对经治疗好转、中毒症状消失而腹泻仍频繁者,可试用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收敛剂。蒙脱石粉具加强、修复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能固定、清除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适用于各型腹泻,每日3~9g,分次于两餐间加水摇匀口服。2)腹胀宜早期补充钾盐预防。必要时用新斯的明肌注和肛管排气。3)呕吐可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氯丙嗪等。
2024-10-22 16:5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医生建议:你好,以你上述的情况来看,如果病情有所好转可以继续观察,如果症状有持续或者加重的情况下就去医院就诊。当然如果不放心可以直接去医院进行就诊。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的到你,祝生活愉快,早日康复!
2024-10-22 16:56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婴儿的肠管很敏感,抵抗力弱,尤其在1~2岁,最容易发生肠炎(下痢).下痢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小儿科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炎及下痢.过去每年在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有20~30个患肠炎死亡,且大部分为1~2岁之小儿.近些年,因公共卫生之进步,医药之发达,死亡率已减低.作父母的,对小儿的下痢处理不当,掉以轻心,迟延治疗时间,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病因 一,传染性下痢:吃了不清洁的东酉,以细菌性下痢为最多,如赤痢菌,病原性大肠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葡萄状球菌.沙门氏菌等,此病多发生在每年5~6月间.滤过性病毒也是小儿肠炎之主因,如小儿麻痹病毒.流行性肝炎病毒以及其他原因不明之病毒,都可引起流行性下痢.每年9~10月间流行之下痢,多为滤过性病毒引起的.原虫以及阿米巴山可引起下痢,在邻国菲律宾就发现新生儿的阿米巴病例,在我国因环境卫生进步,此种病例较少. 二,全身性感染:小儿因抵抗力弱在发生中耳炎,肺炎或肾盂炎时亦可罹患下痢. 三,饮食:消化不良,过食或者饮食浓度太浓的奶,脂肪或淀粉过高,亦可引起消化不良,发生下痢. 四,口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会刺激肠管发生下痢,有些抗生素抑制正常肠管苗簇之发育性而使病原性细菌过度滋长而发生下痢. 五,胃肠过敏症:有些小儿对牛乳有过敏性而发生下痢. 六,酵素缺乏:原发性或由于下痢续发性皆可引起酵素缺乏. 七,内分泌不正常. 八,食物中毒等:除发生下痢外尚有历害呕吐现象. 症状 一,轻度:一天大便次数5~8次,有轻微发热,无脱水现象. 二,中等度: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大便为水样,泥状,细菌性带有粘液,脓或血液,俗称“痢疾”.有脱水现象,发高热;因细菌有毒素,常引起痉挛,昏睡,休克现象,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重度: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样大便喷射而出,有重度脱水现象,即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眼圈发黑,小便减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血酸症,呼吸不适,虚脱,半昏迷等状态.由于钾缺乏及水肿的关系,腰部膨胀,有肠麻痹现象.若不及时之治疗,死亡率可达30%以上.治疗 一,抗生素:细菌性肠炎可用抗生素治疗.因细菌之抗药性逐渐改变,用药时需由医师指导,依医师处方服用.有的病人症状刚刚变好就停药,结果因用药不够,而发生慢性大肠炎,日久不愈,影响小儿之营养及健康. 二,静脉点滴:下痢最危险为脱水,小儿比成人更容易脱水,厉害者可以脱水体重l/10以上,脱水死亡率可达30%.补充水分则可将死亡率减低到5%以下,所以下痢的最好治疗方法为点滴.在病重时肠管肿胀,不吸收水份,喝一次水泻一次,在这种情形病童一定要点滴治疗,补充食盐水及葡萄糖;酸血症厉害时补充硷液,缺乏钾时补充钾分.点滴除补充营养水分电解质水外,尚有止泻作用.当一切止泻药剂无效时,点滴更是最好的止泻疗法. 三,饮食:下痢严重时暂禁喂食,让胃肠休息.病情减轻后可先用米汤或冲淡脱脂奶喂食,而后逐渐增加浓度.禁食不要太久,以免变为不良营养症,此外尚要注意维他命之补充.某些病童以及患过敏性下痢者需要特别饮食治疗时,须请医师指导.小儿下痢看来很平常,但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病,所以严重者不可自己乱吃药,一定要请医师诊治处方. 预防 下痢多因不洁东西所引起,故预防最要紧的是食物之清洁及保存安全.小孩尽量不要吃街上贩卖的生冷东西,在家中吃东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净消毒灭菌.食器亦要消毒干净,婴儿所有奶瓶,奶头都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温室太久.家里有下痢人时,应将病人隔离,其大便呕吐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总而言之应注意: 一,注意家户卫生,装纱窗,扑灭苍蝇,蟑螂,以及环境清洁. 二,避免带小儿到公共场所. 三,避免吃生冷不洁东西. 四,小儿之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洁. 五,隔离病人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 六,个人卫生及卫生教育,尤其带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给小儿换尿布以后即要洗手;在接触小儿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细菌传染给小儿.
2024-10-22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