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运动和激动时多汗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生理性原因、疾病因素、药物影响、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 1.生理性原因:人体在运动和激动时,新陈代谢加快,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2.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结核病等,可能导致多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代谢率增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可能出现多汗症状;结核病患者常有盗汗表现。 3.药物影响:部分药物如退烧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引起多汗的副作用。 4.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多汗。 5.环境因素:高温、高湿的环境会使人体出汗增多。 总之,如果多汗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0-22 17:4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首先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如:咨询是否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是否有神经外伤,服药史及患病情况,还有多汗症或者结核病引起的盗汗.排除器质性疾病以后另外考虑肾阴虚或者身体虚弱引起的症状,另外缺钙也可以引起.可以医生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芪精颗粒改善看看,必要时化验检查确诊.
2024-10-22 17:4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考虑是肾虚或是体质差引起的。这样的情况是建议可以口服六味地黄丸补肾壮阳或服用金锁固精丸来治疗。平时在饮食中注意增加营养多运动是可以增加体质的营养和运动是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的
2024-10-22 17:4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医生建议:你好,可以试试虚汗停颗粒,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用于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及小儿盗汗。注意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024-10-22 17:4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一种方式,比如劳动,运动,情绪激动,紧张之后出汗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出汗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中医认为出汗也是有他的道理的,比如《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比如胖一些的人汗液就会多一些,瘦一些的人出汗就会少一些,这都属于正常范畴.出汗一定要分出来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出汗也就是多汗症的原因总体概括起来就是一种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中医认为出汗是一种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是怎样认为每个人出汗的情况:医学对于出汗是有分类规定的,有自汗,盗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等,最常见的还是自汗和盗汗.所谓自汗就是无缘无故,不自主地出汗,一般都是在白天并不炎热也没有运动的环境下.盗汗医学上认为就是在夜间睡着了时候出汗,而睡醒了后汗就止了.当然其它还有很多出汗的情况都有分类.自汗和盗汗有一部分在医学上是病理性的,是合并在某一些疾病上的.有时是由于体内中枢神经紊乱有关.自汗和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一些高热性的疾病如发烧,肺炎,风湿热等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内分泌紊乱的原因也是有的,如更年期综合征,还有一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如甲亢.还有一些一般疾病的情况如糖尿病的低血糖状态或者冠心病疼痛缺氧状态.其它还有药物引起的出汗如吃阿司匹林等.因此自汗的原因还是很多的.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提醒: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高温作业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多吃些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此外,还应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2024-10-22 18:3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