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频繁口臭舌苔厚,上火如何处理?
最近老是口臭,舌苔也挺厚,不管是早晨起来还是午睡醒来都觉得口臭,尽管不是睡觉起来也会觉得臭,很上火,怎么解决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口臭且舌苔厚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口腔卫生不佳、消化系统问题、饮食不当、口腔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1. 口腔卫生不佳: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建议每日早晚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 2. 消化系统问题:消化不良、胃火旺盛等可能导致口臭。可调整饮食结构,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服用健胃消食片、多潘立酮片等。 3. 饮食不当:长期吸烟、饮酒,或食用气味浓烈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等。应戒烟戒酒,减少此类食物摄入。 4. 口腔疾病:牙龈炎、牙周炎等炎症会引发口臭。需及时就医治疗,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炎药物。 5. 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造成口臭。保持良好作息,规律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 总之,出现口臭舌苔厚的情况,应先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口腔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4-10-22 17:4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口臭并不是长期没有刷牙的缘故,主要是爱吃冷饮,胃的功能被寒邪所困,阳明燥火亢盛的结果.口臭为临床常见疾病.患引病者,不仅令人厌恶,而且患者也常为交际,洽谈而苦恼.为帮助患者消除口臭,特将口臭的种种表现及治法,浅述如下. 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应清泻胃火.宜用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丹皮,石膏,当归)治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食积口臭: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应消食导滞,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均可随症选用.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应清肺涤痰.未化脓化腐者,宜用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治之;化脓化腐者,宜用千金苇茎汤(桃仁,苇茎,冬瓜子,苡仁)加味治之. 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而兼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为肺阴虚弱之候.当清润肺脏,宜用清燥救肺汤(石膏,桑叶,杏仁,枇杷叶,人参,麦冬,阿胶,胡麻仁,甘草)化裁治之;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为肝之阴血亏损.当补益肝之阴血.用酸枣仁汤(酸枣仁,茯神,知母,川芎,甘草)合四物汤(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加减治之,其效颇佳.口臭而兼见腰腿酸软,多梦遗精,口干咽燥,夜间尤甚,为肾阴虚损,相火妄动之证.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久服必验. 口臭是口臭杆菌引发的一种常见病,人体口腔内产生的溶菌酶决定是否有口臭的存在,换了假牙的人尤其容易产生口臭,口臭杆菌主要是在齿缝中繁殖,靠分解口腔内的细菌生活.一般没有药物治疗,唯一可以控制它的是你的口腔内的溶菌酶,但是,某些厌氧菌抑制药有一定疗效,比如内服甲硝唑可以控制几天,在这几天,可以完全没有口臭.还有一些食物可以抑制它,比如甘蔗,吃了它后也可短期消除口臭.如果用机械的方法,比如用水龙头对着口腔慢慢地冲洗并加用牙刷不断地刷,也可以在短期内没有口臭.口臭以早上起床时最为明显,白天较为弱.提高胃肠道中双歧杆菌,可以治疗口臭.大豆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等双歧杆菌因子,对于治疗口臭效果很好.
2024-10-22 17:4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口臭的防治方法:1、进餐不宜过饱,尤其是晚餐;2、少饮酒,过量酒易生胃火;3、睡前不吃零食;4、饭后漱口,睡前刷牙;5、防治便秘,保持大便通畅。中医认为口臭是胃火或胃有湿热的表现,常以中药治疗,效果良好。儿童可用藿香10克,煎成水剂,供一日量漱口用,一周即可。成人舌红而苔不腻者,服用泻黄散:藿香9克,防风9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4克,焦栀子9克,煎服,每天1剂,7天即可。舌苔腻者可服清胃散:焦栀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生甘草4克,谷芽、麦芽各9克,生山楂9克,煎服,每日1剂,7日即可。祛口臭食疗方:(1)藿香粥:藿香15克(鲜品30克),粳米50克。将藿香15克(鲜品30克)洗净,放入铝锅内(一定要用铝锅),加水煎5分钟,弃渣取汁待用。再将粳米50克淘洗净,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煮,待粥熟时,加入藿香汁,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散暑气,避恶气作用。(2)薄荷粥:鲜薄荷叶30克(干品15克),粳米50克。将鲜薄荷叶30克(干品15克)洗净,入锅内加适量水熬,弃渣取汁待用。将粳米50克淘净,加适量水煮至米熟,再倾入薄荷叶汁,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具有利咽喉,令人口香作用。(3)荔枝粥:干荔枝5~7枚,粳米或糯米50克。将干荔枝5~7枚(去壳),粳米或糯米50克,同入锅加水适量煮为稀粥。晚餐食用,连吃3~5日为1个疗程。具有温阳益气,生津养血功效。适用于口臭,老人五更泻。素体阴虚火旺的老人忌食。(4)生芦根粥:生芦根30克,粳米50克。将生芦根30克洗净,加水煮取药汁待用。再将粳米50克淘净入锅煎至粥八成熟,倾入药汁煎至米烂熟即可食用。晨起空腹食用。具有清热,除烦,辟秽除臭作用。此粥不宜过久食用。
2024-10-22 17:4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医生建议:口臭是因消化系统有问题而引起的,首先你要调理一下你的消化系统,去中医科看看,开中药吃;其次,你有经常多喝水,嗽口,这样可以保持口腔干净;再次,你平时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你要经常锻炼身体,这样有助消化系统消化。祝你消除口臭,康复!
2024-10-22 17:46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祖国医学认为,体质强壮,神清气爽,口舌生香是人体正常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反之则可能是病态口臭口腔结构的现象.中医认为:口臭的产生源于人体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清代《杂病源流悄烛》中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由中医所辩证论述,即胸腹不畅,浊气上逆,胃阴耗伤,虚热内生,胃阴受损,津液不足,虚火上蒸;肺阴受损则气逆上冲;精气血受损则虚火郁热内结,阴虚津亏胃肠肝胆虚火郁热上蒸,肝火犯胃,火气上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升降失司所而致口臭.口臭并不是长期没有刷牙的缘故,主要是爱吃冷饮,胃的功能被寒邪所困,阳明燥火亢盛的结果.比如:将一个处於正常状口臭病因态下的人,突然浸到冰水里,皮毛的宣发功能就会被困住,人就会用发热的形,来驱赶寒邪,於是就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同样的道理:一个处於正常状态下的胃突然被灌进冰水,胃的热和下降功能就会被困住,使胃壁中运行的气血瞬时凝固而变为垃圾,因为「阳明经主燥」,所以,胃会用 生发燥火的形式,来疏通并驱赶凝滞的寒邪,於是就会出现心烦,口渴,咽乾,喜饮冷等症状.由於部分胃气下降的功能被抑制,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胃气上逆现象.由於胃气上逆,就会将胃中的胃酸和胆汁逆向流入口腔,於是胃酸就形成了口臭,胆汁就形成了口苦.治疗的方法很简单:只需服用附子理中汤加川黄连3g,将脾胃功能恢复即可. 口臭不可大意:1.引发口臭的主要原因是胃热症,胃阴虚症,其中由胃热症导致者居多,常并发严重口臭,便秘,胃痛,消化不良,烦躁等症状,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肺结核,糖尿病,癌症患者,接受化疗者亦会产生强烈口臭.2.口臭对心理的危害也是很大.口臭则严重妨碍了人与人的交往:应聘遭拒,同事不接近,上司不赏识,爱人“保持距离”……所以患上口臭,切莫轻视,应该尽早及时的予以治疗.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 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2.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则:消热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先煎). 3.肠腑实热:症见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滋阴清热通便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 4.肾阳不足: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 治则:养阴滋肾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1.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特别是注意剔除残留在牙缝中的肉屑,这类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最易引起口臭. 2.平时注意保持口腔湿润,勤喝水. 3.有顽固性口臭的人,应坚持每顿饭后刷牙. 4.积极治疗引起口臭的疾病,如牙周炎,肝炎,胃病等. 5.吃饭时不要吃得过饱,饱食易引起口臭. 6.空腹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空腹易导致口臭. 7.因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大蒜)引起的口臭,可通过嚼茶叶,口香糖或吃几个大枣的方法来消除. 8.睡眠时间不宜过长,过多的睡眠易导致口臭. 9.每次就餐前,做十余次深呼吸,有助于避免产生口臭. 10.在两餐之前,吃些水果可有助于避免或减轻口臭.
2024-10-23 0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