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了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的黄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红细胞自身异常、免疫因素、感染、化学毒物损伤、遗传因素等。 1.红细胞自身异常:红细胞膜结构缺陷、红细胞酶缺乏等可导致红细胞易破裂。例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等,免疫系统攻击红细胞引发溶血。 3.感染:某些细菌、病毒感染,如败血症、疟疾等,可破坏红细胞。 4.化学毒物损伤:如苯肼、蛇毒等,可使红细胞受损。 5.遗传因素: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引发溶血性黄疸。 总之,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多样,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输血等。一旦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4-10-22 2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