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侯祥平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气虚证是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碱退所表现的虚弱现象的概括。由于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故出现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气虚不能上荣,则头晕目眩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肤表,故自汗,劳则气耗,故活动劳累则使诸症加重,气虚鼓动血行之不足,故脉象虚弱。由于元气亏虚,往往导致脏腑的机能活动减退,故气虚的常见证有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胃气虚证、肝胆气虚证等。并常见几个脏腑的气虚同时存在,而表现出这些脏腑的气虚症状。气陷、气不固、气脱等常是气虚的发展,或为其特殊表现。形成气虚证的病因病机为久病、重病、劳累等耗伤元气,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而致元气匮乏,或因年老体弱,脏腑机能减退而元气自衷等。气虚可由多种原因导致,而气虚又可能导致多种病理变化。如气虚而机能减退,运化无权,推动无,可导致血虚、阳虚、生湿、生痰、水停、气滞、血瘀,易感外邪,食积、虫积等。同时气虚可与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等兼并为病,而为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阳气亏虚证、津气亏虚证等。
2016-07-06 1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