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卢穗琳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
排尿习惯改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疾病、神经源性膀胱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预防措施涵盖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注意、运动锻炼等。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
2016-07-05 21:07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用于抗感染;坦索罗辛改善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问题;托特罗定缓解膀胱过度活动导致的尿频。使用药物务必遵医嘱。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前列腺增生、尿路梗阻等,可能需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尿路重建术等。
3.物理治疗:如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排尿控制。
4.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定时排尿,不憋尿。
5.饮食注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多喝水,促进尿液排泄。
6.运动锻炼: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
总之,排尿习惯改变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Tl)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9按病原体侵袭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又称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泌尿道感染和无症状性菌尿。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般成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的患病率为3%~4.5%,而65岁以上时则增至15%~20%。男性50岁以前很少发生泌尿系感染,而65~70岁时有3%~4%患病,70岁以后其患病率也可达20%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