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站久就疼且持续 23 个月,非长期劳累所致,可能是肌肉劳损、关节炎症、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足底筋膜炎等原因引起。 1. 肌肉劳损:长时间站立,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出现损伤,产生疼痛。治疗以休息、热敷、按摩等为主。 2. 关节炎症:如髋、膝、踝关节炎症,站立时关节负担加重,导致疼痛。治疗包括药物抗炎、物理治疗等。 3. 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回流不畅,血液淤积,站立时症状加重,出现疼痛。治疗有穿弹力袜、手术等。 4. 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久站后疼痛加剧。治疗方法有牵引、理疗、药物治疗等。 5.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长期受到牵拉,产生无菌性炎症,站立时疼痛明显。治疗可选择冲击波、伸展运动等。 出现长时间站立疼痛的情况,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久站,适当休息和锻炼。
2024-10-14 13:1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足跟痛的原因比较多,包括跖筋膜炎,跖骨融合,跟下脂肪垫不全和跟管综合征等.是由于长途步行,使跖腱膜,趾短腱等在跟骨结节附着部位反复牵拉,发生无菌性炎.原有扁平足者则更易劳损.炎症久而久之逐渐纤维化,钙化而形成跟骨骨刺.后跟和中足关节先天性纤维连结时,在上述刺激长期牵扯下,容易发生关节炎症.由于这些关节炎的存在,可发生足跟痛.治疗:1,跖筋膜炎:可试穿足内翻鞋,内侧足弓垫起,或足跟下垫一中间挖空的海绵垫圈,必要时可用非阿片类药物止痛.若疼痛持续或严重可考虑局麻药如激素局部注射,如果注射部位准确疗效较好.2,跟下脂肪垫功能缺损: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可用长效局麻药阻滞.3,跟管综合征: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可用长效局麻药和激素跟管内注射,也可采用经皮电刺激止痛.极个别病例可采用手术松解术.4,跟部滑囊炎:可选用手术治疗,解热镇痛药和局麻药加激素注射.
2024-10-14 13:1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2: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两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达100%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2024-10-14 13:1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医生建议:你好,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最常见的是前五种疾病.所以需要检查一下明确病因,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包括内服药,外用药,按摩,手术等.另外也可以经过辨证后选用中药治疗。希望能帮助你!
2024-10-14 13:18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其广 主治医师
南宫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骨科
-
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很多原因可以造成足跟痛。足跟疼痛能影响人正常行走,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足跟和人的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因而足跟及其附近组织容易出现损伤而致病。 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类: 软组织损伤:包括跟腱腱鞘炎、跟后滑囊炎、腓骨肌腱鞘炎、胫后肌腱鞘炎和长拇屈肌腱鞘炎、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跖筋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腱周围炎等。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多因外伤、行站过久特别是负重行走、爬山等原因使跟骨下方着力处的脂肪垫损伤,发生出血、水肿、变性、变硬等病变,病人诉行走时疼痛,局部肿胀、压痛。跖筋膜炎多由于外伤或慢性劳损,使跖筋膜在跟骨附着处产生劳损,出现变性、撕裂、钙化和疼痛,压痛点在跟骨底部前方,疼痛可向足跖部扩散,行走、弹跳加重,足底有紧张感,不能持久站立行走,平足患者症状明显。跟骨皮下滑囊炎由于慢性劳损、鞋袜磨擦等刺激,在跟骨结节的跟腱附着处出现炎性反应,局部增生肥厚、肿胀、压痛、皮肤暗红。因足跟与鞋接触处压痛最明显,所以患者常以足尖着地行走。 骨性病变:包括足跟骨刺、跟骨骨折、跟骨结核、类风湿关节炎、Reites综合征、跟骨骨膜炎等。跟骨骨刺较常见。很多人都生有跟骨骨刺,但不一定都出现症状。当跟部脂肪垫变性退变后,足底承受力直接作用于跟骨,久之在跟骨局部形成骨刺突起,造成行走时足跟疼痛,行走不便。初走时疼痛,稍活动后减轻,若劳累或行走过多又可使疼痛加重。骨刺产生后又可引起局部软组织炎症,加重疼痛的程度。跟骨骨膜炎所致疼痛剧烈,除足跟外周围组织也有疼痛,触压疼痛加剧,伴有肿胀。跟骨骨折的直接外伤和疲劳性骨折最为常见,除疼痛,站立和行走困难外,可有压痛和叩击痛,伴周围肿胀,皮肤红肿。 足跟痛可以通过自我疗法得以缓解或消除: 1.热敷。 2.足府加垫:(1)开窗法,即在较厚的(海绵或毡子、塑料都可)鞋垫与跟骨疼痛相应部位剪成一个空间,大小随疼痛范围而定。(2)垫高法,在足下痛点相应部位用棉花、旧布毛等垫高鞋垫0.5-1厘米,对跟下滑囊炎有持续挤压按摩作用,促使局部炎症扩散。3.研磨法:脚踩圆形球(玻璃或钢铁、木制均可,直径2-3厘米),踩在跟下痛点(脱鞋踩)流动研磨,每天2次,每次10分钟。
2024-10-14 2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