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感觉胸闷、气短、心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理性因素、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贫血、内分泌疾病等。 1.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等可能导致。通常休息、调整心态、保证充足睡眠后可缓解。 2.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冠心病可通过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治疗包括药物(如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硝酸甘油等)、介入治疗或手术。心律失常需心电图等检查,治疗药物有美托洛尔、胺碘酮等。 3.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通过肺功能检查等诊断,治疗药物有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严重时可能需要吸氧。 4.贫血:可通过血常规检查确诊。治疗包括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维生素 B12 等。 5.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明确,治疗药物有甲巯咪唑等。 出现胸闷、气短、心悸不要慌张,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14 12:1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这属于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分为五大类:1、呼吸性,如哮喘、肺炎等;2、心源性,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衰;3、中毒性,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血液性,如贫血,5、精神及神经因素。像这一类的胸闷可以说是功能性的胸闷,心电图没问题的话就放松、休息,3个月绝大多数人会好。
2024-10-14 12:1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胸闷气短时需要做心电图、彩超或B超、血常规、X线胸透、肝功能检查等,切勿大意,明确病因后再行治疗。另外建议中医辩证治疗。平时注意提高免疫力。建议查心肌酶谱,心电图等看看.出现胸闷症状应警惕心肌缺血,心肌劳损等的可能,避免时间久了耽误病情。
2024-10-14 12:19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医生建议:你的症状可能是心绞痛的缘故,建议使用参芍胶囊(步长),活血化瘀,益气止痛。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候者。
2024-10-14 12:19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考虑心脏神经症。所谓心脏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是由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这种病人多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神经症的症状群。大多发生在青年和壮年,以20-40岁者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更多见.病理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心脏神经症的原因,往往与不良的环境和躯体因素有关。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调节、支配心血管系统的植物神经的正常活动受到了干扰,心脏也就出现了一时性的功能紊乱。疑病心理也是发生心脏神经症的原因,病人常常对一时性的心前区不适感疑虑重重,并对此长期放心不下,担心患了某种“心脏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上旁人——尤其医务人员的不恰当的解释,更会促使病人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情,从而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对心脏的关心更为强烈。 心脏神经症是全身神经症的一部分,因此其临床特征和其他神经症的临床特征大同小异,即病人具有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一些症状,如失眠、多梦、头痛头晕、易激动、全身乏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求治心切等。不同的是,心脏神经症病人的神经精神症状,多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方面。病人常感到心跳厉害、胸闷气急、心前区不适及疼痛,多在劳累或兴奋之后发生,这是心脏神经症很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心脏神经症病人的心脏本身则无器质性的病变。在临床上,有心血管系统症状的病人中,大约有1/10是心脏神经症病人,故需引起注意。具体临床表现:心悸自觉心脏搏动增强或感到心慌,可有心动过速或期前收缩,紧张`疲劳使之加重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呼吸不畅或空气不够,有时需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来缓解症状心前区疼痛部位常不固定,可数秒或持续数小时不等,疼痛发作与劳力活动无关,且多在静息时发生,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疲乏无力四肢无力,体力活动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汗`手足冷`两手震颤`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其他症状失眠`多梦`低热`食欲不振`头晕`头痛 心脏神经症的自我防治方法 (1)要正确认识该病。病人有必要对自己的疾病原因、性质及表现形式有一大概的认识,以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培养乐观开朗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时病人要关心和同情,但要恰如其分,否则会给病人造成“病情严重”,甚至于“死到临头”的错觉。恰如其分的坚定和理解态度,对消除病人疑病心理和稳定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2)不要因为“心脏病”而卧床休息,如不伴有其他疾病,还是不休息为好。工作若不是强体力劳动,可以坚持正常的工作和劳动。对缺少体力活动的病人,还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以便增强体质,改善大脑的神经功能,同时也可以调整支配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功能。卧或坐的生活不利于精神和心脏生理变化的康复。 (3)正确对待自己,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学习,使之有规律。正确地去面对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婚姻等问题,提高抵御各种精神刺激的能力。只有这样,精神和躯体才能在平静而有规律的生活中,不致于过分疲劳、焦虑和紧张,心脏受益自然可想而知了。 (4)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病人有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心悸、失眠,可辅以抗焦虑药物,如心得安10~20mg,每日3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口服,以调整病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必要时给予抗抑郁剂,如黛力新,以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2024-10-14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