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霉菌性化脓中耳炎是一种由霉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通常表现为耳部疼痛、流脓、听力下降等。其发病与耳部卫生、免疫力、抗生素滥用、慢性耳部疾病、环境因素等有关。 1.耳部卫生:不随意挖耳,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洗澡、游泳时防止污水入耳。 2.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 3.抗生素滥用:避免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以防菌群失调引发霉菌感染。 4.慢性耳部疾病:积极治疗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耳部疾病。 5.环境因素:避免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减少霉菌滋生的机会。 6.治疗方法: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氟康唑滴耳液等。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但使用药物需遵医嘱。 总之,霉菌性化脓中耳炎需要重视预防,一旦发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规范治疗,以促进康复,恢复耳部健康。
2024-10-14 11:5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首先分清是耳道里面疼还是耳朵周围疼牵涉到耳朵疼.你可以用手牵拉耳廓,看能不能加得耳朵疼痛?如果牵拉耳廓加重耳痛的话,说明疼痛来自外耳道,如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等.再看耳痛是否伴有听力下降?如果有听力的影响,要考虑中耳炎的可能,如果外耳道随时着脓液的外流而耳痛减轻,则说明鼓膜已经穿孔.如果疼痛不是来自耳道内,而是耳道外,可以用手压迫耳前随时着张闭口而上下移动的骨性突起(髁状突),看有无明显的压痛?如是的话,则疼痛来自颞下颌关节.另外耳后的枕大神经痛等都能误认为耳痛.外耳道炎或者中耳炎.可以用棉签抹红霉素软膏.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最好不要用掏耳勺或较硬的东西掏耳朵,很容易造成感染.如果是炎症造成的话,应该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是其它原因引起的疼痛,则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024-10-14 11:5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耳朵疼痛和流脓应该是中耳炎的可能非常大的啊。首先应该卧床休息,可以选用磺胺及抗生素等消炎.如果耳痛剧烈,鼓膜外凸或穿孔过小,排脓不畅者,可以考虑手术行鼓膜切开.若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硼酸水或3%双氧水洗耳,然后选用一种滴耳药,如2%酚甘油,2.5%氯霉素甘油,1%~2%庆大霉素或1%黄连素液等.同时和1%麻黄素等滴鼻,促使咽鼓管消炎通畅,以利鼓室引流.如流脓停止,注意防止受凉和感冒,防止进水等。正规治疗要不了什么钱的啊。几百元。1000都可能。但是每个医院和地区和医院级别不一样当然费用不一样。
2024-10-14 11:5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医生建议:耳朵里面疼可能是患了中耳炎,可先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然后点下复方新霉素滴耳剂或滴耳油来治疗。追问:就是耳朵里面疼,按一下耳朵里有水声,几个月了一直都不好,反复发作
2024-10-14 11:50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有部分中耳炎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三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下面揭示就诊指南:1)确定中耳炎的类型。1.单纯型--最常见,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检查见鼓膜中央部穿孔。2.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特点是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3.胆脂瘤型--但非真性肿瘤,耳内流脓量少,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有时可出现头痛及听力明显下降。2)应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检查耳内,区别上述类型。3)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4)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5)局部用药注意事项1.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2.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6)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7)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8)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9)以下介绍二则成功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秘方:1.用蝉蜕10克,冰片1克,轻粉2克。将蝉蜕烘干,研极细末,加入冰片、轻粉,研细。先将患耳用双氧水清洗干净,再吹入适量药粉,每日1次。2.取全蝎(带尾)6克,白矾60克,冰片3克。先将白矾用铝勺煅制,研为细末。全蝎焙干,同冰片、白矾3味混合,研极细末备用。用前先以双氧水将耳内洗净,后用笔管或麦秆将药末吹敷耳内。每日2次。全蝎解毒散结,白矾消炎燥湿,冰片清热止痛,3味成药有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2024-10-15 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