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岁男性慢性前列腺炎影响生育,如何治疗?
成都哪家医院治疗慢性前列腺比较好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咨询一下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男,36岁,我想要孩子,可是要了两年妻子也不怀孕,去医院作前列腺检查和精液检查,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成都哪家医院治疗慢性前列腺比较好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剑 主治医师
成都九龙医院
男科
-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多样,如病原体感染、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反应异常、神经内分泌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1.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以对抗病原体感染;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能改善排尿症状;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塞来昔布,缓解疼痛不适。这些药物的使用需遵医嘱。 2. 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热疗等,有助于促进前列腺腺管排空,缓解炎症。 3.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久坐、憋尿,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4. 饮食调整: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5. 定期复查:监测前列腺液常规、前列腺超声等,了解病情变化。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自我管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恢复生育能力。
2016-08-18 11:4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助理医生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慢性前列腺炎是常见的一种男科疾病,而且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朋友的伤害极大,所以,及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才是明智的选择,那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有哪些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专家来为大家介绍下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1、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之中药治疗慢性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基本上可纳入祖国医学的“精浊”、“劳淋”、“白淫”的范畴,中医辨证论治在慢性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药疗程久且见效慢慢,使人不能坚持痊愈就早早停药,容易使慢性前列腺炎病症淤延难愈。2、中西医结合疗法慢性慢性前列腺炎也是目前能彻底根治慢性前列腺炎的唯一方法,药物成分极易吸收,并循序渐进的向前列腺组织及腺管内渗透,从根本上消除炎症、增生及肥大,使前列腺液恢复正常,并产生GR微细胞持久保护前列腺组织,使男人彻底摆脱前列腺病3、抗生素治疗慢性慢性前列腺炎这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属于最简单方便,易操作,但是往往由于抗生素易分解,药效不易达到浓度而突显出疗效显微。不能及时治愈慢性前列腺炎,从而给患者留下了后患之忧。4、注射疗法由于抗生素全身用药在前列腺中不易达到有效浓度而影响疗效,所以便出现了将抗生素直接注入前列腺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的缺点就是前列腺部位较深,直接注并非易事,穿刺可造成疼痛不适,如反复进行,很难被患者接受。5、物理治疗物理疗法是借助电、热、光、声、水等各种物理因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炎症的消散,但无法从根本上杀灭细菌、病原体及致病微生物等,临床上只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
2016-08-18 11:4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实习医生
九江泌尿科医院
全科
-
慢性慢性前列腺炎分为慢性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危害常由慢性前列腺炎转变而来;前列腺病常由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慢性冲血等引起。悻茭中断、性生活频频、慢性便秘均是前列腺冲血的原因。专家表示,慢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会对慢性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进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此,专家提醒,慢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那么,慢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饮食禁忌都有哪些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小编的下面介绍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1、要远离辛辣食物引起慢性慢性前列腺炎的危害原因之一是前列腺反复冲血,因此在慢性慢性前列腺炎的预防保健中,要重视引起前列腺冲血的因素。例如大葱、蒜、辣椒、胡椒等激发性食物会引起血管扩张和器官冲血,患有慢性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吃辛辣的饮食,也是引起慢性前列腺炎迁延难愈的原因。2、禁酒酒精会加重慢性前列腺炎。人体在吸收酒精后,前列腺会很快冲血,即使饮很少量的酒,也会立即诱发前列腺冲血。因此,前列腺感染时,特别是急性感染期,应绝对禁酒。3、饮茶要适量慢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适量饮茶,但伴有心神不宁、失眠、心悸症状时,不宜喝茶,因为茶盅所含咖啡碱,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会加重病情。4、注意与食物相克的药物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最好少吃或不吃奶酪、黄豆、限于、荠菜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能够与药物相结合,下降治疗效果。温馨提示:慢性前列腺炎的饮食注意,就是必须要远离辛辣烟酒,保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
2024-10-14 1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