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婴儿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影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和萎缩。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基因突变有关,可分为多种类型,症状轻重不一,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1.病因: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如 SMN1 基因缺失或突变。 2.症状:患儿出生后数月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松软,无法抬头、翻身、独坐,吞咽和呼吸困难等。 3.分型:分为 1 型、2 型、3 型等,1 型病情最重,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严重症状;2 型症状稍轻;3 型症状相对较轻。 4.诊断:通过基因检测、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 5.治疗:目前有药物治疗,如诺西那生钠等,但费用较高;康复治疗也很重要,包括物理治疗、呼吸支持等。 6.预后: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预后差异较大。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婴儿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给患儿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2024-10-14 23:4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