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何兴祥 主任医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大便时疼痛且有血,之后疼痛缓解,可能是痔疮、肛裂、肠道炎症、直肠息肉、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请立刻就诊,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2016-11-05 08:29
1.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由于痔核黏膜受损,排便时摩擦可导致出血和疼痛。内痔通常无痛感,外痔和混合痔可能会有疼痛。治疗包括外用痔疮膏、栓剂,严重时需手术。
2.肛裂:肛管皮肤破裂形成的裂口。排便时裂口受到刺激会产生剧痛和出血。治疗以保持大便通畅、局部坐浴、涂抹肛裂膏为主,严重时手术。
3.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可引起出血和疼痛。需药物治疗,如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等。
4.直肠息肉:息肉表面黏膜较脆弱,排便时可能破损出血,一般无明显疼痛。小的息肉可定期复查,大的息肉通常需手术切除。
5.肠道肿瘤:肿瘤组织较脆弱,容易出血,当肿瘤侵犯神经时会引起疼痛。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类型,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出现大便时疼痛出血的情况,应引起重视,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诊、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