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朱微微 主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导致,影响血液正常凝固过程。这种缺陷可导致凝血酶原水平降低,从而影响血液凝固能力。健康无小事,身体不适切莫忽视。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016-12-16 09:01
1. 基因突变:根本的原因是凝血酶原基因(F2基因)发生变异,导致编码的凝血酶原蛋白结构异常或功能丧失。
2. 家族遗传:该病通常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是携带者,纯合子患者症状更明显。
3. 凝血活性下降:基因缺陷使得凝血酶原无法正常转化为有活性的凝血酶,影响血液凝固途径。
4. 伴随病症:部分病例可能并发轻度因子Ⅶ缺乏,这可能是由于共同的遗传因素或相关基因的相互影响。
5. 临床表现差异: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同,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各异,有的可能仅在受伤或手术后出现出血倾向,而有的甚至在无明显诱因下也会出血。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的病因主要归因于遗传性的基因异常,患者通常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治疗或必要时进行替代疗法。对于这类遗传性疾病,遗传咨询也是重要的一环,以帮助家庭理解和管理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