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黄疸类型之一,通常是由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所致。对于不到二十天的小小孩母乳性黄疸偏高,可通过暂停母乳、晒太阳、药物治疗、蓝光照射等方法处理。 1.暂停母乳:短时间暂停母乳喂养 3 - 5 天,改喂配方奶,观察黄疸是否减轻。 2.晒太阳:选择阳光温和的时段,让宝宝适当晒太阳,但要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 3.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巴比妥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促进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4.蓝光照射:如果黄疸严重,可能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5.密切监测: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包括皮肤颜色、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 总之,对于小小孩母乳性黄疸偏高,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黄疸持续不消退或加重,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
2024-10-18 05:57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