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肌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尿液检查、肌电图检查、肌肉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药物治疗需谨慎,身体出现不适时,应首先寻求医生的意见,避免盲目用药。
2017-01-05 20:38
1.血清学检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是诊断肌病的重要且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就已升高。此外,血清肌红蛋白(MB)、血清丙酮酸酶(PK)、醛缩酶(ADL)、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等也可能增高,但并非肌病的特异改变,敏感性也相对较低。
2.尿液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某些成分,辅助判断肌肉损伤情况。
3.肌电图:能帮助了解肌肉的电生理活动,判断是否存在神经肌肉病变。
4.肌肉活检:这是诊断肌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明确肌肉病变的性质和类型。
5.其他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观察肌肉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总之,综合运用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肌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患者应前往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