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等。新生儿也可能患病,但相对较少。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包括感染、过敏、免疫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 发病原因: 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 过敏:食物过敏(如蛋类、奶类、海鲜等)、药物过敏(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遗传因素:部分患儿存在遗传易感性。 其他:寒冷刺激、花粉、昆虫叮咬等。 2. 症状表现: 皮肤紫癜:多为对称性分布,多见于下肢及臀部。 关节症状: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胃肠道症状:腹痛、呕吐、便血等。 肾脏损害:出现血尿、蛋白尿等。 其他: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3.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根据上述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等。 病理检查:必要时进行皮肤或肾脏病理检查。 4.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去除可能的过敏原。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对症治疗:腹痛者给予解痉止痛,有消化道出血者禁食。 5. 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过敏原。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总之,小儿过敏性紫癜需要综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怀疑新生儿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0-20 1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