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徐成康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部分或全部脱出阴道口外。其发生与分娩损伤、腹压增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不良、衰老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多样,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如盆底肌锻炼、子宫托、药物治疗等。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意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开处方。
2017-07-24 09:46
1. 分娩损伤:分娩过程中造成的盆底组织损伤是常见原因。比如难产、产程过长、助产不当等。
2. 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便秘、肥胖、经常举重物等导致腹压长期过高,易引发子宫脱垂。
3. 先天发育异常:部分女性因先天盆底组织薄弱,易出现子宫脱垂。
4. 营养不良:身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影响盆底组织的功能。
5. 衰老:随着年龄增长,盆底组织萎缩、松弛,支撑力减弱。
6.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中,盆底肌锻炼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子宫托能支撑子宫和阴道壁;药物治疗可使用补中益气丸、黄芪颗粒、八珍益母丸等,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但使用药物需遵医嘱。
子宫脱垂的恢复情况因人而异,轻度脱垂通过非手术治疗可能有效,但严重脱垂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