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冬季夜间低血糖易高发,主要与饮食、运动、药物、睡眠、气温等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预防和应对低血糖。 1. 饮食:冬季食欲可能变化,若晚餐摄入不足或食物种类不合理,易导致夜间血糖降低。应保证晚餐营养均衡,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 2. 运动:冬季活动量减少,身体对血糖的消耗降低。但过度运动后未及时补充能量也会引发低血糖。要保持适度运动,运动后适当加餐。 3. 药物:某些降糖药物作用时间长,如格列本脲等,可能在夜间导致血糖过低。应遵医嘱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4. 睡眠:冬季夜间睡眠时长增加,身体代谢变慢,血糖消耗减少。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进食过多。 5. 气温:低温环境下,身体为保持体温会消耗更多能量,可能使血糖降低。注意保暖,尤其是睡眠时。 总之,冬季夜间低血糖高发,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以维持血糖稳定。
2024-10-13 14:0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益业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冬季是夜间低血糖的高发季节。因为冬季夜长昼短,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能量补充,会发生低血糖。此外,糖尿病患者因用药时间不当,也可造成夜间低血糖。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一般在晚上10点左右注射,如果注射时间过早,会使胰岛素作用高峰出现在人体血糖最低的时段,而发生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一般出现在凌晨1~3点,除了出汗、心慌外,做噩梦,或第二天晨起头晕、头痛,感觉没睡好、乏力等,也是夜间低血糖的表现,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有时甚至可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或合并有冠心病者,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持续发生的低血糖还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害。预防低血糖,监测血糖很重要。睡前及凌晨1~3点监测血糖,可及时发现并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为了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可以在晚餐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适当调整晚间的药量,睡前选用可缓慢吸收的食品,如酸奶、低脂牛奶、水果、2~3块饼干等。
2024-10-14 07:38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低血糖症? 低血糖(hypoglycemia)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综合征。由任何原因引起的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均称为低血糖症。正常人血糖基本稳定在3.3~8.9mmol/L(60~160mg/dl)的范围内。低血糖的标准不易界定。在不同的个人(或甚至是同一个人的不同临床阶段)都不相同。所以,应该以更具有生理意义的Whipple’s三联征来定义才合理:①具有低血糖相关的症状;②当时血糖值较低;③以上症状在血糖值同升后会消失。多数低血糖症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并与药物相关。非药物相关低血糖症中最常见的是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其次为胰岛细胞瘤和其他内分泌疾病所致的低血糖症,肝源性或恶性肿瘤所致的低血糖症也不少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