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鼻咽癌放疗查口腔是为了评估口腔状况、预防并发症、保证放疗效果、制定合理方案以及监测病情变化。放疗前要注意做好心理准备、保持良好营养、完成相关检查、保护皮肤和口腔、告知医生病史等。 1.评估口腔状况:查看有无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等,提前处理,避免放疗加重。 2.预防并发症:了解口腔结构和功能,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放射性口腔炎等发生。 3.保证放疗效果:良好的口腔条件有助于放疗顺利进行,提高疗效。 4.制定合理方案:根据口腔情况调整放疗剂量和照射范围。 5.监测病情变化:放疗中及放疗后可对比口腔变化,及时处理问题。 6.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放疗过程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积极面对。 7.保持良好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增强体质。 8.完成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确保身体能耐受放疗。 9.保护皮肤和口腔:保持清洁,避免刺激。 10.告知医生病史:包括既往疾病、过敏史等。 总之,鼻咽癌放疗前对口腔的检查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康复。
2024-10-20 20:1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奕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肿瘤科
-
鼻咽癌应用放射治疗使肿瘤细胞得到杀灭的同时,正常组织或器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照射而产生放射反应。除全身反应外,周围的皮肤、口腔黏膜、唾液腺、咀嚼肌、颞颔关节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伤。因此,进行放疗前后,对病人进行预防性常规口腔检查并及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口腔放疗并发症的发生。 放疗前,对病人进行的口腔检查,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洗牙,保证在放疗中和放疗后维持良好的口腔环境,从而降低下颌骨放射性骨髓炎的发生;2.治疗、充填龋齿等牙体病变,以免放疗中或放疗后因病变加重成根尖炎,进而引起放射性骨髓炎;3.拔除没有保留意义的残根、残冠等。因为放疗后拔牙,很容易引起下颌骨的坏死,增加放射性骨髓炎的发生率。 因金属对射线有反射作用,口腔内的金属如银汞充填物、金属冠、金属嵌体等,对人体组织会产生二次照射,因此,需要在放疗前拆除这些金属物。
2024-10-21 05:59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的发病与种族易感性、病毒和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多属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26%。早期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及脑神经侵犯,晚期可有远处转移。在北美洲国家少见,但在东方国家是一种最常见的癌症。移居北美的中国人较北美土著人更常见。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较其父辈发病率稍低。EB病毒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男性多于女性,为2~3:1。好发年龄为40~49岁,发病率在2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0岁以后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鼻咽癌发病率以广东最高,次为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