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利尿药在治疗疾病时,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低血压、血尿酸升高、血糖代谢异常、过敏反应等。 1.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等。常见的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内钾、钠、氯等电解质失衡。 2.低血压: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强效利尿药,使用后可能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血压降低。 3.血尿酸升高: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可影响尿酸排泄,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4.血糖代谢异常:长期应用可使血糖升高,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更需注意。 5.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等,任何利尿药都可能引起。 6.肾功能损害:在某些情况下,过度利尿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总之,使用利尿药时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2024-10-23 11:5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益业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除了留钾利尿药外,多数利尿药在利尿同时排大量钾,可导致低钾血症。另外尚可引起低镁,有时引起低钠、低血压,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个别情况可致高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髓襻利尿药和留钾利尿药均可引起尿酸盐潴留而发生高尿酸血症,临床表现为痛风。用大剂量髓襻利尿药,在肾衰患者更容易引起耳毒反应,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有耳毒性药物联合使用。在应用利尿药期间应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定期测体重,查血压,检查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2024-10-24 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