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预防夜间心绞痛,需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情绪管理、疾病监测等方面着手。 1.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2.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控制体重。 3.运动: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避免在寒冷或高温时运动。 4.情绪管理:学会放松,减轻精神压力,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5.疾病监测: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服药,控制基础疾病。 6.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 7.药物治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睡前服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 总之,预防夜间心绞痛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持之以恒,并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预防方案。
2024-10-09 18:1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益业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夜间的心绞痛发作分两种情况,卧位型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均易在安静、平卧状态或熟睡状态下发病,并且发作时胸痛比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大多预后不良,易发展为心肌梗塞或猝死,这是两种心绞痛相同之处。但二者从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上有许多不同之处,需要有专科医生来鉴别和区分治疗。 (1)发作前体征有异:卧位型心绞痛发作前常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变异性心绞痛发作前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心肌耗氧量增加的表现。 (2)心电图表现最具特征性差异:卧位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明显压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而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 (3)发病机制不同:冠状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使冠状动脉循环储备能力明显下降是卧位型心绞痛的最主要的病理基础。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使心腔容积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及心率、血压升高,致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这是卧位型心绞痛的重要诱因。而变异性心绞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所致。 (4)治疗原则不同:实践证明,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控制卧位型心绞痛的发作,可作为首选药物;若卧位型心绞痛患者已有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可配合强心、利尿治疗。对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可含化硝酸甘油和硝苯地平;在预防痉挛发作的药物中,钙拮抗剂为首选药物,并配合硝酸盐类药物,二者有协同作用。
2024-10-09 19:4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