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多样,包括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水肿、胆红素脑病等。 1.黄疸: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出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皮肤和巩膜发黄,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 2.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贫血,患儿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 3.肝脾肿大:肝脾因处理过多的红细胞而增大。 4.水肿:部分患儿会出现全身性水肿,尤其在早产儿中较常见。 5.胆红素脑病:严重时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抽搐、角弓反张等。 新生儿溶血病症状轻重不一,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胆红素检测、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治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024-10-21 16:4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于力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由于抗原性的强弱不同、个体的免疫反应不同、胎儿的代偿能力不同和产前是否进行干预措施等因素会让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不会一模一样。 Rh溶血病临床表现较为严重,进展快,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时会有胎儿水肿,早产儿初期神萎,吸吮、拥抱反射弱,肌张力低下,严重时发热、两眼凝视、抽搐、角弓反张等,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贫血,血型抗体持续存在可导致溶血继续发生。未换血者和已接受换血的早产儿会发生晚期贫血。因为严重贫血,会导致肝、脾肿大。
2024-10-21 16:30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至今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为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上海1959~1977年18年内共检测835例新生儿溶血病,其中A、B、O溶血病712例(85.3%),Rh溶血病122例(14.6%),MN溶血病l例(0.1%)。是由父亲遗传而母亲所不具有的显性胎儿打细胞血型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当不完全抗体(IgG)进入胎儿血循环后,与红细胞的相应抗原结合(致敏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引起溶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