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得过血栓性疾病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再次发作的可能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治疗效果等。 1. 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本身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会增加血栓复发的风险。因为这些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2. 治疗依从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未按医嘱规律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容易导致血栓再次形成。 3.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高油高盐高脂)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复发几率。 4.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导致的抗凝蛋白缺乏,也可能使血栓更容易复发。 5. 治疗效果:如果初次治疗不彻底,残留的血栓病灶可能成为再次发作的源头。 总之,血栓性疾病治疗后有再次发作的可能,但通过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遵循医嘱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024-10-15 15:3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徐亚伟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得过血栓性疾病的患者,治好后复发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那么这里面就是说血栓性疾病一旦发生以后,实际上来讲全身这个人处于血栓的易感状态,也就是说他容易发生血栓。假如说以前急性心肌梗塞过,这个血管堵了,可能下次又堵这个血管,也可能堵别的血管。那么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要进行划细标准,划细标准就是要把病人分成低危的、中危的、高危的患者,甚至还有极高危患者来进行二级预防,那么这里面就非常重要。 现在人口死亡的总死亡率中,有40%-46%是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人在临终的时候都与心脑血管有关系,而心脑血管的死亡多数与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有关系,心肌梗塞的死亡有一部分,绝大部分是与心肌梗塞后造成的电生理紊乱,室颤有关系。那么如果发生室颤的话,在院外抢救成功率不到1%,也就是说如果在院外发生室颤,就是我们看到的,电影上看到的放电抢救的,在医院抢救过来,在外面的话没有这个设备,抢救成功率是很低的。
2024-10-16 0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