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急性心肌梗死Ⅰ期康复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的早期阶段进行的康复治疗,包括一系列措施。其原理基于促进心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循环等。康复目标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治疗方案涵盖多个方面。 1. 原理:通过适当运动增加心肌氧供,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代谢。 2. 目标: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增强体力活动能力,恢复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 方案:包括卧床休息与早期活动结合,如床上肢体活动;呼吸训练,改善心肺功能;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抑郁;饮食调整,低盐低脂;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 4.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 5. 康复评估:定期评估心脏功能、运动耐力,调整康复计划。 急性心肌梗死Ⅰ期康复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2024-10-15 13:4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益业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1)定义:急性心肌梗死2周以内,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美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已经缩短到3~7天。因此,Ⅰ期康复的实际时间是发病后住院期间。 (2)康复治疗原理:通过适当活动,减少或消除绝对卧床休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包括: ● 血容量减少,每搏量和心输出量降低,代偿性心率加快。 ● 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大,心脏射血阻力相对增高,心肌耗氧量相对增加。 ● 血流较缓慢,血液黏滞性相对增加。 ● 横膈活动降低,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排痰功能障碍,容易发生肺炎和肺栓塞等合并症。 ● 运动耐力减低,最大吸氧量每天降低约0.9%。 ● 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葡萄糖耐量降低。 ● 患者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 (3)适应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心绞痛,安静时心率小于110次/分,无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血压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4)禁忌证:不稳定心绞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包括血压异常、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合并症,包括体温超过38℃、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未控制的糖尿病、新近的血栓或栓塞、手术切口异常;出现新的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患者不理解或不合作康复治疗。 (5)康复治疗的目标: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可以按正常节奏连续行走100~200米或上下1~2层楼而无症状和体征。运动能力达到2~3个代谢当量(METs),能够适应家庭生活,使患者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6)康复治疗方案:以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为原则,生命体征一旦稳定,无合并症时即可开始。康复治疗方案很多,其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尽量进行可以耐受的日常活动。康复治疗普遍采用团队合作模式,即由心脏科医生、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营养师等共同工作。具体活动安排包括: ● 床上活动:活动一般从床上肢体活动开始,强调活动时呼吸自然、平稳。 ● 训练呼吸:主要指腹式呼吸,要点是在吸气时腹部浮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的气体尽量排出。 ● 坐位训练:坐位是重要的康复起始点,应该从第一天就开始。开始坐时可以有依托,有依托的能量消耗与卧位相同,但是由于上身直立体位使回心血量减少,同时射血阻力降低,心脏负荷实际上低于卧位,在有依托训练适应之后,可以逐步过渡到无依托训练。 ● 步行训练:从床边站立开始,以先克服体位性低血压。在站立无问题之后,开始床边步行,以便在疲劳不适时及时上床休息。此阶段开始时最好进行若干次心电监护,因为活动的心脏负荷增加,常是诱发意外的原因。 ● 大便:患者大便务必保持通畅。卧位大便时由于臀部位置提高,同时由于排便时必须克服体位所造成的重力,所以需要额外的用力,因此卧位大便对冠心病患者不利。而在床边放置简易的坐便器,让患者坐位大便,其心脏负荷和能量消耗均小于卧床大便,也比较容易排便,所以应该尽早让患者坐位大便。另外,切忌蹲位大便或大便干燥,避免排便时过分用力。如出现便秘,立即使用通便剂。 ● 上楼:上下楼的训练活动是保证患者出院后在家庭生活中保证安全的重要环节。下楼的运动负荷不大,而上楼的运动负荷主要取决于上楼的速度。必须保持非常缓慢的上楼速度,一般是每上一级要求稍微休息片刻,以保证呼吸平稳,没有任何症状。 ● 心理康复与常识宣教:此阶段心理治疗和冠心病常识的宣教是常规内容。患者在急性发病后,往往有显著的焦虑和恐惧感。要安排对于患者的医学常识教育,使其理解冠心病的发病特点、注意事项和预防再次发作的方法。 ● 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运动或活动时心率增加小于10次/分,次日训练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如运动中心率增加在20次/分左右,则需要继续同一级别的运动。 ● 出院前评估及治疗策略:当患者顺利完成各种训练后,可以让患者进行症状限制性或亚极量心电运动试验,或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步行,确认患者可连续步行200米无症状和无心动图异常,可以安排出院。患者出现合并症或运动试验异常则需进一步检查,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024-10-16 00:51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急症。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发生的局部坏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如果冠状动脉闭塞较慢,侧支循环形成较好,则可不发生心肌梗死。非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如冠状动咏栓塞、冠状动脉炎、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冠状动脉先天畸形、心肌桥等,均会导致心肌梗死。本病在欧美常见,美国35~84岁人群中年发病率男性为71‰,女性为22%。;每年约有8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45万人再梗死。在我国本病远不如欧美多见,70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尔滨、黑龙江、上海、广卅等省市年发病率仅0.2‰~0.6‰,其中以华北地区最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