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心律失常的产生通常与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异常有关,主要因素包括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 1.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吸烟、睡眠不足等,可导致心跳节律暂时改变。 2.病理性因素:常见的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全身性疾病。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类药物、某些抗生素等,使用不当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4.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等,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 5.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失衡,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总之,心律失常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症状,如心悸、头晕、晕厥等,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心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09 19:1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益业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如果心脏的传导系统的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如“传导阻滞”,都可引起不规律的心脏跳动,临床上统称为“心律失常”, 如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早搏)、心房颤动等。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会影响心脏功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血压下降等情况。
2024-10-10 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