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等。非药物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 1.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能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β受体阻滞剂:像美托洛尔,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利尿剂:例如呋塞米,减轻水肿,缓解心脏负担。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 正性肌力药:如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 2.非药物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过调整心脏收缩顺序,改善心脏功能。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 3.生活方式调整: 低盐饮食,避免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戒酒,减少对心血管的损害。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4.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防止心衰加重。 心力衰竭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024-10-09 18:3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益业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住院率,降低死亡率。 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包括去除或缓解心衰病因,去除心衰诱发因素,纠正危险因素等。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注射流感和肺炎疫苗预防感染。饮食宜低盐、低脂,重度心衰患者应限制入水量。 (2)运动训练:鼓励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做适度的运动,以从事日常体力活动为主,运动量以不出现心衰症状为宜。适当的运动不仅改变运动耐量,也改变患者的精神状态。 (3)利尿剂:对有液体潴留(水肿)的心衰患者,利尿剂能够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症状和运动耐量,减少心衰致残率和住院率。利尿剂是心衰有症状期治疗的基石,所以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均应选用利尿剂。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心肌再梗死率、心衰住院率,是心衰治疗的基石和首选药物。所有慢性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必须应用ACEI,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需强调的是,ACEI应逐渐从小剂量达到靶剂量(患者血压能耐受的最大剂量),只有靶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5)β受体阻滞剂: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将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中获益已为很多临床试验所证实,但不宜用于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建议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情稳定、没有液体潴留且体重恒定、近期内(至少4天)不需要静脉给予强心药者,必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注意β受体阻滞剂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直至靶剂量(心率和血压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患者不能随意停药、减药,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6)洋地黄: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均应选用洋地黄。所有心衰伴快速房颤时均应选用地高辛。地高辛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优于单用地高辛。 (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目前尚未临床试验证实ARB优于或等同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因此仅推荐在不能耐受ACEI副作用(咳嗽或血管性水肿)的心衰患者中,选用ARB替代ACEI。 (8)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和硝普钠通过影响心脏前后负荷发挥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对于缓解心衰失代偿期和急性心衰有很大帮助。但由于血管扩张剂同时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长期应用可加重心衰,因此不适宜在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中常规应用。若患者同时合并心绞痛或高血压时可选用血管扩张剂。 (9)环腺苷酸(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通过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兼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短期应用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主要用于急性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这类药物均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不主张长期、间断静脉滴注这类药物治疗慢性稳定性心衰。 心衰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一种难治疗却可预防的疾病。心衰防治的重点,即预防及早期干预,早期针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等进行干预,能够减少心衰发生,阻止心衰的某一阶段向下一阶段发展,对改善患者预后以及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4-10-09 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