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心脏神经症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的疾病,常由精神心理因素诱发,表现为心血管症状,但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症状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其发病与神经类型、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性格特点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1.神经类型:性格敏感、内向、情绪不稳定者易患。 2.环境因素:长期处于紧张、高压的工作或生活环境。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类似疾病者,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4.性格特点:焦虑、抑郁、多疑等性格的人更易发病。 5.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 总之,心脏神经症虽然症状多样,但通过心理调节、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患者应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024-10-14 12:1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程康林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心脏神经症属神经症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症状,及乏力、头晕、多汗、失眠、焦虑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病人主诉症状可能很多,但无论体检还是实验室检查,都找不到相关的心脏病证据。也有小部分病人同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在后者基础上发病。 该病多见于20~40岁女性及更年期妇女。患者性格常较内向、抑郁或焦虑,症状往往在受惊、情绪激动或久病后首发,在过度劳累、工作紧张、精神创伤、焦虑等情况下诱发。 该病虽无器质性病变,但确实是一种病态,由此引起的功能紊乱也确实给病人带来很大困扰,所以,它并不是假病、无病或思想病。患者应充分认识本病,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设法寻找并消除可能的诱因。平时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等。治疗早期可适当减轻或调整工作,合理安排生活,且要有规律。病情较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应用抗抑郁药。按照以上原则取得一定疗效后,也不宜马上停药,一般应维持治疗2~3个月,再逐渐停药,否则容易复发。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其特点是临床症状较基础心脏病多和严重,且难以用心脏病解释,此时,就应注意有无合并心脏神经症,并应到医院请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2024-10-14 21:5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