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口服抗凝药物存在危险,主要是因为出血风险、药物相互作用、个体差异、监测不便、特殊疾病影响等。 1.出血风险:抗凝药物会抑制血液凝固,可能导致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常见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 2.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会影响抗凝药的效果,增加出血或血栓风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3.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出现抗凝不足或过度抗凝。 4.监测不便:像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来调整剂量,增加了治疗复杂性。 5.特殊疾病影响:患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会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 总之,口服抗凝药物虽然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有重要作用,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遵循医嘱,以降低危险。
2024-10-09 19:1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顶立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一定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时有效的监测是保证安全,减少出血事件的前提条件。该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组织器官出血。是否发生出血,与监测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过多相关。服用华法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验血,用药的初期至少每周一次,剂量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至每月一次,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 对老年人来说,有人认为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的危险要高于年轻的患者,但根据目前的临床实践和国外的经验,对老年人应用抗凝药物,使凝血酶原时间比值维持在1.8 ~2.5的范围,将有效地减少血栓栓塞,同时严重出血的危险并不增加。 注意,如需要同时应用其他药物时要与医生协商。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出血,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2024-10-10 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