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糖尿病患者有饥饿感不一定是低血糖,还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饮食不合理、运动量过大、药物副作用以及心理因素等有关。 1. 血糖控制不佳:若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身体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血糖获取能量,可能产生饥饿感。 2. 饮食不合理:摄入的食物过少、营养不均衡或饮食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身体需求。 3. 运动量过大:消耗过多能量,导致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补充,从而产生饥饿感。 4. 药物副作用:某些降糖药物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导致消化过快,产生饥饿感。比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胰岛素等。 5. 心理因素: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神经调节,使人产生饥饿的错觉。 总之,糖尿病患者出现饥饿感时,不应简单认为就是低血糖,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议及时监测血糖,必要时咨询医生,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保持规律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稳定血糖和改善症状。
2024-10-15 13:2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益业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许多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这样认为,如果感到饥饿,就是发生了低血糖,要赶快进食。难道说饥饿=低血糖?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是如何感到饥饿的。一般说来,健康人在进食后血糖升高,血糖刺激了负责饥饿和饱感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使人产生饱感。如果血糖降低,下丘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产生了饥饿感。糖尿病朋友发生饥饿,大多是由于低血糖,但有时却不尽然,因为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分别以细胞内糖原和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需要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进入细胞内,才能像汽油进入汽车的发动机一样产生能量,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内,血液中的葡萄糖虽然浓度很高,但细胞内却缺乏糖,由此出现“细胞内饥饿”,而产生饥饿感。所以,出现“饥饿”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查一下血糖,血糖结果不一定低,如果此时大量进食,会使血糖更高。 糖尿病患者当感觉饥饿时,如果有条件,最好应先查血糖,以鉴别血糖是低还是高,然后根据血糖结果决定是否加餐。 当吃完规定食物后觉得饥饿时,可以适当增加充饥的副食,主要是选用含糖量在4%以下的蔬菜。
2024-10-16 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