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主要由于枕骨大孔区的颅底骨组织向颅腔内陷,压迫延髓、脊髓等结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佩戴颈托,限制颈部活动,避免外伤。同时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 2.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疼痛;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 等改善神经功能。但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纠正畸形。 3.牵引治疗:通过牵引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神经受压,但牵引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4.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解除神经受压,重建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枕下减压术、枕颈融合术等。 5.术后康复: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颈部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以促进恢复。 颅底凹陷症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024-10-08 18:3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艾福志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脊柱外科
-
颅底凹陷症患者如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要防止头部外伤及过度剧烈头部屈伸,颈椎按摩术有可能加重病情,应为禁忌。对症状轻微而病情稳定者,可以随访观察,如出现症状进行性加重,应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需要根据不同病情确定不同的手术方案: (1)如脊髓无受压,但存在ChiAri畸形,即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或合并存在脊髓空洞症,可采取颈后路的后颅凹减压术,切除扩大枕骨大孔后缘、邻近的枕骨鳞部和寰椎后弓,解除骨质的压迫即可达到手术减压的预期效果,如小脑扁桃体下疝严重,尚需要切开硬脑膜,切除部分小脑扁桃体,恢复后路窝的正常容积和正常的脑脊液循环通畅,才能达到彻底解除脊髓压迫和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目的。 (2)如脊髓前方有压迫,则常常需要行经口咽入路手术,解除脊髓腹侧压迫。如颅底凹陷是由寰枢椎脱位的齿突上移引起,则需要通过颅骨牵引来确定寰枢椎是否能够复位,如果可以复位,则行颈后路手术;如果不能复位,则需要行经口咽的寰枢关节松解术,松解后可直接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复位固定即可,如不具备经口内固定的手术器材或手术技术,可以在经口松解术后一期翻身行后路的寰枢复位内固定手术。如颅底凹陷不伴有寰枢椎脱位,此时需要切除寰椎前弓和枢椎齿突,彻底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后,再行寰枢或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如果脊髓腹侧有压迫,单纯行后颅凹减压术是一种错误的手术方式,是不可取的。如伴有寰枢关节脱位,未行复位,直接行枕颈或寰枢内固定手术也是错误的。
2024-10-08 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