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类固醇肌病是一种因皮质类固醇激素引发的肌肉疾病,表现为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其成因复杂,症状多样,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
2017-09-07 19:31
1. 病因:长期或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影响蛋白质代谢和肌肉能量代谢,导致肌肉损伤。
2. 症状:患者会出现近端肢体肌肉无力,如肩部、髋部,严重时可影响日常活动,如爬楼梯、站立等。
3. 诊断:通过血液检查测定肌酸激酶水平,肌电图检查肌肉电活动,必要时进行肌肉活检明确诊断。
4. 治疗:逐渐减少类固醇激素用量,同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D 等营养物质。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5. 预防: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使用类固醇激素,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长期滥用。
总之,类固醇肌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